正文 在表現中閱讀(1 / 2)

在表現中閱讀

開卷

作者:管建剛

教學情緒的晴雨表跟“表揚”或“批評”學生有著明顯的“正相關”。表揚學生,你的情緒往往會好轉,眼神柔和,聲音動聽;批評學生,你的情緒往往會惡化,眼神淩厲,語調陰冷。都說要多表揚、多鼓勵學生。表揚真有那麼神奇的功效,那多好:得到表揚的學生開心,釋放表揚的老師情緒大好。再說了,現在,“批評”頗有風險。那學生受挫能力低一點,來個離家出走什麼的,你吃不了兜著走,還不一定能兜得動。表揚,沒什麼後顧之憂。你表揚孩子,那孩子離家出走,誰說你有責任,我跟誰急。

不說表揚能解決100%的教育問題,能解決60%的問題,那也功德無量。誇學生,還不簡單?嘴巴一張的事!下定決心,執意而行,每天早上5分鍾,開“表揚課”。“表揚”沒那麼簡單。首當其衝,找不到表揚的事。你不跟學生一起玩、一起鬧,表揚來、表揚去,此學生的字跡清楚,彼學生的作業正確率高;彼學生課堂聽講認真,此學生回答問題積極。老三套的話,說著說著,自己都嫌棄,學生聽來,恨不得打瞌睡。你要找到表揚的事兒,就得時時留心、事事留心,就得常和學生混在一起,隨手將留心到的事兒記下來,要不然,還真的要忘,最好拍下照片,有照為證的講述,學生帶勁。有了表揚的材料,還得有表揚手段、方法和技巧。一年多,讀了《正麵管教》《表揚的技巧》《表揚批評都有道》《誇出好孩子》《左手表揚,右手批評》《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最有效的激勵藝術》《名師最有效的激勵細節》《激勵團隊的15種方法》等。嘿,表揚的學問還真不少:關於“認同”,關於“委托”,關於“鼓勵”,關於“激勵”。特別是《正麵管教》,這本講述“如何不懲罰又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的書,這本暢銷美國400多萬冊、被翻譯成16種語言暢銷全球的書,頗有點相見恨晚。《正麵管教》告訴我:“大人們很容易習慣性地以負麵方式對孩子的不良信息做出回應,而不是處理隱藏在不良行為背後的信息,以激勵孩子做得更好……當大人使用相互尊重、解決問題、鼓勵以及關注與解決問題的方案時,孩子們就會得到歸屬感,並且發展出負責任的行為……要為了努力而改善,而不必期待完美……但那時,我想到了激勵的概念……而且我自己的煩躁情緒也神奇地消失了,這都是我記住了他的行為背後隱藏的信息,並且願意花了幾分鍾,做了一件鼓勵性而非懲罰性的事情的結果……”所有這些,讓我漸漸明白並在行動中落實,著眼於學生的優點而不是缺點,教育更重要的是揚長,而不是補短。

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不是所有的表揚,都能讓受表揚的學生開心。有的表揚,當眾說了,給那個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有的表揚,你的話沒說到點子上,學生也不開心。讀書,我明白了:隻有你說出了對方從心底裏渴望聽到的話語,才算是成功的稱讚。表揚不能就事論事,還得從事裏,挖出令人信服的光點來。一天早上,大家都在教室裏看書,後到的同學,放書包、拉椅子,聲響很大。吳晨陽到了,輕輕放書包,輕輕拉椅子,生怕影響他人。這幾天,班裏感冒的同學較多,時有人擤鼻涕。有的人,不管不顧,大聲擤,張旻雯呢,輕輕地擤,要擤好幾次,才能解決鼻子的問題。兩個故事,放在一起,我對大家說:“吳晨陽、張旻雯的舉動不影響別人,為別人著想。”這樣講,不夠給力。我帶出了印度聖雄甘地的故事。甘地擠火車,擠掉了一隻鞋子,火車馬上要開了,來不及下去找。甘地脫下另一隻,從車窗裏扔下火車。別人不解,他說,撿到的人,可以拿來穿。我說,吳晨陽、張旻雯的舉動跟聖雄甘地的舉動,一樣令人欽佩。

蔡子琰和唐瀾借了《安徒生童話全集》,那麼厚,100多萬字。我問她們,一個月能看完嗎?她倆說,肯定行。一個月後,真看完了,我請她倆拿著那本厚厚的書,拍照,做班級電腦的桌麵人物。蔡子琰、唐瀾都不想做“桌麵人物”。看了那些“表揚”的書,哦,表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類型的人,對表揚方式的要求也不一樣。一天天的表揚課,我的教育心情一天天地好起來。你想好啊,每天到班級,首要的事情,發現班上值得表揚的事,眼光都去看那好的一麵,心情當然好。一天天的表揚課,表揚的名堂還真不少,有的要及時表揚,有的要延遲表揚;有的要點名表揚,有的要匿名表揚;有的要當麵表揚,有的可背後表揚;有的口頭表揚即可,有的要鄭重地書麵表揚;有的表揚是為了讚歎,有的表揚其實是批評;有的表揚是給人快樂,有的表揚是給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