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常讀讀大師的教誨
開卷
作者:陳小平
閱讀,當是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需要堅持的一件事。教育方麵的書籍,是我閱讀的最愛。尤其是一些經典的教育名著,我會不止一次地捧讀,從那裏汲取我工作的動力、方法及智慧,並以此來滋養我時常會懶散的心境。
最近,我讓鹽城市青年教師讀書班的學員都去讀一讀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是一部值得反複去閱讀的經典著作。每次閱讀,都能引發我去深思,都能讓我有新的收獲。這次閱讀,使我對這樣一些問題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問題一:小學教學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其實許多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一線的教師都沒有搞清楚、弄明白,以至於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像小學數學學科前些年出現的“奧數熱”,令家長趨之若鶩,不顧孩子的意願和能力強行為其報名參加“奧數”培訓班;更有一些人竟然喊出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荒唐口號,來蠱惑、糊弄家長,使不少不明真相的家長付出了昂貴的培訓費,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結果讓學生及家長都苦不堪言!“奧數熱”的愈演愈烈,嚴重幹擾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部、江蘇省教育廳都不得不發文明令禁止。
像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繁瑣的分析講解及任意拔高習作要求的一些錯誤做法。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不分學段、不管什麼文體的課文,都用同一種教學模式、教學套路,對每一篇課文都進行逐段、逐句的分析、講解,一味地去深挖所謂作者蘊含其中的情感、道理,把原本整體、和諧的課文,支離破碎地拆開讓學生去賞析,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閱讀感受,不是學生自己的體驗、感悟,而是教參或教師的閱讀結論,結果使學生越學越糊塗。
小學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啟蒙時期,而一些教師不顧學生的實際,用好學生的標準、成人的標準,甚至用報刊上發表作品的標準去隨意拔高小學生習作的要求,使得大部分學生都無法達到這些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還沒有學會習作,其習作的興趣已經沒有了,進而害怕起寫作文來。
這些揠苗助長的做法,已司空見慣,嚴重違背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也違背了教育的規律。
當讀到“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裏”這條建議時,我的觸動特別大!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導:“小學教師們!你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構築一個牢固的知識地基……在學校工作的30年,使我發現了在我看來是一項重要的秘密——也可以說是一條特殊的教育學規律:到了初中和高中,就出現學業落後、成績不良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小學的時候,沒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識的‘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裏,達到牢記終生的程度。”
由此看來,小學的教學根本就不需要在課堂上機械地分析、講解那些繁瑣、深奧的內容,隻要每天、每節課紮紮實實地、有效地把學科最基本的知識、技能教給學生就可以了。像小學的語文教學,教師首先要有耐心和責任心,激發、保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要下足工夫,留出足夠的時間,指導學生寫好字、讀好書;再次,能讓學生文從字順地進行書麵表達,寫出一篇短文來;第四,引領學生自覺、愉快地進行課外閱讀。我想,這才是小學語文教師要好好去做,並要做到位、做出成效的本分之事。
問題二:如何對待“學困生”?
我所說的“學困生”,就是我們一直認為的“雙差生”,即學習成績差、紀律表現差的學生。這一部分學生,其學業狀況、現實表現令大部分教師感到棘手和“頭疼”,因而,教師對這些學生普遍表現為冷漠、不重視、不關心,時常會施以批評、訓斥、羞辱,甚至打罵。
一線教師這樣一些不應有的做法,雖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所改觀,但仍存在著,而且在一些學校、少數教師那裏還嚴重地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