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有意思的人一起,遇到有趣的事,就已是真正的美景
圖、文 葉舒婧 編輯 翁倩 [email protected]
馬塔勒原本隻是個折衷的落腳點。路上邂逅的日本姑娘美紀將北上熱帶雨林,我則繼續沿著西南海岸線向首都走。在巴士裏顛簸一整天後,我倆一心隻想找個住處安頓下來,卻立刻被前來搭話的大叔帶去他推薦的無敵海景客棧。
所謂客棧,不過是一棟普通民居,兩位皮膚黝黑、裸著上身的男子還在刷牆壁,地上攤滿螺絲起子等五金工具。房子還是半成品,但安靜,出門便是沙灘,熟悉的海腥味簡直滲透了床單和地板。
向房東要了鮮榨木瓜汁,我們靠在沙灘躺椅上,美紀拿出文庫本散文集,我則掏出kindle,長毛狗辛巴和小黑狗安靜地依偎在旁。經曆茶園小鎮連續幾天的陰雨,這種曾令我討厭的無所事事的陽光沙灘也變得美好起來。
老板Barai和前來幫工的小夥子Naga忙完後,給我們斟上當地的金椰酒。兩頰緋紅的我借口降溫,意外發現幾塊大岩石上附滿貝類,撿了些白底綠紋螺和灰褐色小貝殼歡奔回去——它們看上去真好吃啊。
Barai疑惑地望著我,“你們家鄉吃這個?”
這種情境下,隻好視死如歸地答道,“吃!”跟他到廚房,抱著海產隻要新鮮、白灼一下就很好吃的念頭,煮開一小鍋水,連沙都來不及清就一股腦倒進去。螺肉一煮就躲進殼裏,另一種貝肉紛紛落到湯中,稍稍蘸點鹽和胡椒,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
美紀一看,“這叫傘貝,我小時候在北海道也抓過呢,形狀不是有點像傘麼?”
我知道美紀大學修海洋生物,後來在東京當過幾年水產線記者,她的話簡直是下了特赦令。經不住我要給大家捕獲更多“下酒菜”的軟磨硬泡,Naga進房拿了把小刀,丟給我一個大袋子,“come on”,意思是他負責撬貝殼,我收好這些寶物就行。
接近傍晚,天色漸暗,海浪洶湧起來。Naga整個人泡在海水裏,盡心盡力為我尋找大傘貝,幾次差點被衝走。我的衣褲濕透,死死攥住那隻裝滿傘貝的袋子。此刻才突然感覺到大海的好,不一定要多藍,風光差一點也不要緊,和有意思的人一起,遇到有趣的事,即使語言不通,但能同你分享喜悅,就已是真正的美景。
渾身散發海腥味的我們回到客棧時,Barai已做好一盤薑蒜辣味俱全的鷹嘴豆色拉,抓來的傘貝煮出整整一大盤。遠處厚重的雲層後透出寶石般色澤的晚霞,我朝著還在海裏遊泳的美紀大喊,“起風啦,快上來吃海鮮!”豐盛的下酒菜甚至引來方圓幾裏內的5條狗,連沙灘上的寄居蟹都集體出動。夜深人散,最後隻剩下我倆和暗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些遙遠國度的陳年舊事,仿佛兩個昏昏欲睡、隻剩下回憶的老人。
第二天一早,我們將在馬塔勒巴士站分別,突然發現對麵有座木質吊橋,連著一個小島,遠看像是某位大富豪的私人別墅。登上去一看,居然是坐擁360度無敵海景的小寺廟,烏鴉不知今夕是何年地嘶叫低飛。不信佛的我倆鬼使神差買了幾束紫色蓮花,赤腳爬上小山坡,供奉給端坐玻璃櫥窗內的菩薩大人。
在斯裏蘭卡,海一點也不奢侈,大片黃金海岸被殖民者用來修鐵路、築城池、運輸茶葉、抵禦外敵,海的豐饒和神性反倒成了千古之謎。
TIPS
1.馬塔勒是海邊城市,濕氣重、蚊蟲多,尤其在斯裏蘭卡這個島國,許多海島特有的小毒蟲防不勝防,一定要事先備好多種類型的去癢和消毒藥膏,驅蟲水也必不可少。盡管天氣炎熱,最好穿牛仔褲和長袖出門,可以防蚊防曬。
2. 斯裏蘭卡是一個以佛教為主的多宗教國家,參觀寺廟時不僅要注意衣著保守,而且必須光腳入內,很多寺廟在入口處就要脫鞋,需要赤腳走過曬得滾燙的石頭路,而且會有很多紮腳的碎石,建議選擇傍晚或清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