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願者“笑語盈盈”在一個尋人網站上,發現一個尋找被拐弟弟的資料,那個被拐的孩子的照片與小肖特別相像,可是得到的結果還是讓他大失所望。
正在大家沮喪之時,四川誌願者成都“逍遙”又在另一個尋人網站上發現一個四川家長尋找自己被拐二十年的兒子李偉的信息。這個李偉也在1985年出生,1989年被拐,時間與年紀都跟小肖一樣。李偉的家長經過比對,認為小肖很可能就是他尋找了十九年的兒子。12月1日,他打通了小肖的電話,經過簡單的溝通,他們決定約小肖見麵後進一步確認。
李偉被拐後,李偉的家長在尋找兒子的過程中,結識了許多與自己一樣的失蹤兒童的家長並結下了深厚友誼。其他家長得知要確認李偉的消息後,也都趕到李偉的家中,一是為分享他們的喜悅,二是希望能通過小肖的這條線索也能找到自己的孩子。
可是,就在這些家長祝賀李偉家長的時候,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現了——成都的一個失蹤兒童高屹的家長從網上看到小肖的照片後,認定小肖應該是他的兒子高屹,高屹的家長當時就撥通了小肖的電話。可是不同的是,小肖是1985年出生的,高屹是1984年出生的,小肖是1989年被拐的,高屹是1988年被拐的。為了弄清真相,小肖聽從誌願者的建議,決定去一趟四川與兩個尋子家長見一麵,當麵確認一下他們到底是不是自己的親人。
12月6日,小肖從廈門直飛重慶。麵對著這個突然歸來的尋家的孩子,兩個家長看了又看,問了又問,高家與李家都堅定地認為小肖就是自己被拐的兒子。麵對這個情況,大家決定去做DNA鑒定。得知小肖千裏來認親的消息,當地政府也非常重視,免費為小肖及李家與高家做了DNA鑒定。
DNA鑒定結果出來了,小肖就是1988年被拐的小高屹。
小肖懷著十分感激的心情,向“寶貝回家”的誌願者表達他的謝意,說他永遠不會忘記“寶貝回家”網站,永遠不會忘記成都“逍遙”、江蘇“鐵觀音”、湖北“笑語盈盈”、寧波“甘霖”等“寶貝回家”誌願者對他的幫助。他說他會把四川其他失蹤兒童的資料收集給“寶貝回家”網站,他也會加入到誌願者這個愛心隊伍中,把“寶貝回家”的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2009年7月28日,福建省尤溪縣麻洋村村民林華的孩子聰聰突然高燒不退、嘔吐不止,林華和家人趕緊將聰聰送到了當地醫院。
幾天來聰聰天天流鼻血,媽媽林華以為中暑了,就給聰聰用了正氣水,然後又煮了草藥吃下,聰聰就好了些,不怎麼吐了。過了幾天,聰聰不但又吐了,還發了高燒,林華不得不帶聰聰上醫院。
然而在診斷過程中,醫生卻意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根據骨齡推測,聰聰的年齡並不是四歲,而是六歲。當醫生詢問起林華關於孩子的年齡問題時,林華卻閃爍其詞,不肯正麵回答。這令醫生感到很困惑,母親林華怎麼連自己兒子的年齡都會記錯?年齡背後難道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嗎?
由於當地醫院始終無法確診聰聰的病情,林華帶聰聰輾轉了四家醫院後,在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住了院。
聰聰入院後,臨床診斷是結核性腦膜炎,病情開始惡化,甚至一度昏迷不醒。如果不及時治療,很有可能成為植物人,甚至會有生命危險。看著半個月前還活蹦亂跳、現在卻生命垂危的兒子,林華非常焦急。
家境貧困的林華一家已經為聰聰的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無力再承擔聰聰進一步的治療。眼看著孩子危在旦夕,林華夫婦一籌莫展。
無奈之下,他們想到了求助媒體。林華給當地《海峽都市報》的一個記者打了電話。
而正是這個電話,揭開了聰聰年齡背後的秘密。
她在打電話的時候,就直接跟記者說了,這個孩子是她四月份從人販子手上買來的,買來隻有半年。
孩子竟是林華買來的?這個說法讓記者覺得震驚,林華為什麼要這樣說?如果她說的是事實,林華夫婦就涉嫌買賣兒童犯罪,孩子就要被相關部門解救,並從他們身邊帶走。
林華說的是真話還是想以此吸引人們的關注來救治孩子?事情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於是,記者開始調查。林華居住的麻洋村位於大山深處,非常閉塞,宗族觀念相當嚴重,因此,買賣兒童的現象比較多見。而林華家情況更為特殊,丈夫嚴聖維兄弟三人,由於家境貧窮,早年一直都沒能娶上媳婦。直到四年前,在外打工的嚴聖維結識了現在的林華,兄弟三人中,才算有一個人結婚成了家。這讓八十多歲的老母親也看到了希望。但婚後的情況卻讓林華頗為尷尬。
因為林華與前夫有兩個孩子,已經做了絕育手術,不能生育了。
不能生育,也就沒有辦法給嚴家續後,麵對膝下無孫的局麵,愁得老母親天天流淚,商量再三,林華夫妻倆決定買個男孩。
林華雖然知道買賣兒童是犯法的,可是她看到有的人家買了孩子也沒事,覺得自己家也不會有事的。於是,她通過一個中間人介紹,從一個人販子手中買了聰聰。買回聰聰之後,又擺了十幾桌酒席。
林華說,當初買聰聰時花了四萬一千元,其中,兩萬元是自己和丈夫的全部積蓄,而剩餘的兩萬一千元則是借的高利貸。聰聰雖是買來的孩子,但林華夫婦卻對他百般疼愛。活潑可愛的聰聰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希望。
可是讓林華和家人萬萬沒有想得到是,這種幸福的時光隻維持了半年多的時間,聰聰突然重病住院,危在旦夕。
情急之下,林華就跟記者說,要把這件事報道出去,想求得社會的幫助。記者說,報這類事情是可以的,但聰聰這個問題比較特殊,因為你林華不是孩子的親生母親,如果這個事情報道出來,可能會引起兩個後果:第一就是很多熱心人捐款,暫時幫你們渡過難關,但是肯定會引起公安機關重視,他們會上門來查這件事情。
林華說,都到這個時候了,就是判了我的刑,隻要能救聰聰,也認了。
看到林華的態度,也是救人要緊,於是記者的一篇《買個男孩病重無奈求助》的文章見報。文章見報後,立刻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一些社會好心人紛紛前來捐款。
當時,“寶貝回家”尋子網站的誌願者“颼颼”、“嘿嘿”和“蟲子”見到報道後,立即趕到醫院。他們了解了情況後,立即給張寶豔打電話彙報,說聰聰已經昏迷三四天了,已經是很危險了,醫院說這個孩子沒有什麼希望了,就是救過來也很可能是植物人。林華則無奈地表示,她家為了聰聰,已經幾乎傾家蕩產,再也拿不出錢了。如果聰聰沒有什麼希望了,她也隻好放棄了。而醫院又擔心孩子如果手術,醫療費用太大,怕社會的捐助遠遠不夠,也表示同意林華的意見。
張寶豔聽了,立即態度堅決地表示:“不行!如果我們是這個孩子的親生父母,在這個時候,決不能放棄。所以咱們不能放棄,一定要想辦法幫助聰聰,不但要搶救他的生命,還要等他病好了之後,幫助他找到自己的親人。”
誌願者根據張寶豔的意見,立即同醫院進行協商,醫院同意給聰聰手術治療。
可是接下來問題出現了:按照規定,孩子手術,家長必須簽字。這個字由誰來簽?
聰聰是被拐賣的孩子,林華是一個買賣兒童的犯罪嫌疑人,她不具有這個資格,因此不能簽字。
那麼,誰有資格在手術協議書上簽字?
林華不能簽字,誌願者肯定不行,記者當然也不行。擺在麵前隻有一條路:找到聰聰的親生父母。
可是,聰聰的親生父母在哪裏呢?
已經了解情況的尤溪縣公安局已經立案調查這起拐賣兒童的案件。
警方從林華和其丈夫處了解到,人販子在雲南大理,聰聰的家可能在雲南大理。專案組立即飛赴雲南大理。
今年3月份,這裏的一對夫婦也曾向公安機關報案,說他們六歲的兒子丟失了。這個男孩的年齡和丟失的時間都與聰聰相符。他們丟失的兒子會不會就是聰聰呢?抱著一線希望,專案組找到了這對父母。
可是,辨認結果讓大家非常失望。
此時,躺在醫院病床上一直昏迷的聰聰,病情持續惡化,死亡正在一步步逼近,手術已經不能再等下去了。
那麼,到底誰能擔起“監護人”的角色,在手術協議書上簽字呢?
幾名誌願者經過認真分析後,提出:雖然聰聰的身份有點特殊,但是救死扶傷搶救孩子是第一位的。聰聰病情這樣危急,如果因為由誰來在手術協議書上簽字而延誤了搶救的時機,那是不能容忍的。聰聰既然是他養父母帶來的,而且跟他們也生活過一段時間,我們認為隻要他們認可,就讓他們簽字,搶救孩子要緊。
張寶豔完全支持誌願者的意見。院方也認為誌願者的建議有一定道理,也同意了。
看到聰聰的病情那麼嚴重,治療要花很多很多的錢,林華本來產生了放棄的念頭。可在誌願者的勸說之下,她同意在手術協議書上簽字。於是,聰聰被推進了手術室。
人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為了幫助聰聰解決手術費用問題,張寶豔和誌願者立即開始在網上募捐,短短幾天就為聰聰募捐到善款五萬多元。
接下來,是尋找聰聰的親生父母。
張寶豔發動誌願者廣泛搜集線索,為聰聰尋找親人,可是一直沒有什麼進展。就在為聰聰尋找親人陷入僵局的時候,林華提供了一條線索,讓誌願者興奮不已。林華說,她不久前接到過人販子的一個電話,問她還能不能找到買主,電話來自雲南與緬甸交界的德宏自治州。
當地警方立即同德宏自治州警方取得聯係,請求幫助。張寶豔也立即聯係雲南的“寶貝回家”誌願者,請他們立即投入到尋找人販子的工作中。
在當地警方和誌願者的共同努力下,案情有了重大突破,一個名叫張孿英的當地人曾經去過福建,時間就在今年的三月份,與聰聰被拐賣到福建的時間正好吻合。張孿英是不是拐賣聰聰的人販子呢?
張孿英交代,給林華的電話就是她打的,聰聰就是她賣到福建去的。她說她是從一個名叫尚金卉的女人那裏把聰聰買來的。根據張孿英提供的線索,尚金卉被抓捕。
尚金卉是緬甸人,嫁到了中國德宏自治州的農村,據她交代聰聰是緬甸人,家境非常貧寒,父母雙亡,有一個十二歲的哥哥,右腳有殘疾,有一個四歲的妹妹已經送人。尚金卉以一萬元的價錢,從聰聰的叔叔手裏買了聰聰,又以一萬一千元轉手賣給了張孿英,張孿英以三萬七千元的價格,賣給了林華同村的村民田某,田某最終以四萬一千元的價格,把聰聰賣給了林華夫婦。
由於聰聰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病情十分嚴重,做了第一次手術,還要做第二次手術。
可是,聰聰做完第一次手術後,誌願者就再也沒有見到林華夫婦。一打聽才知道,這對狠心的夫婦跑了。不管這對夫婦是由於恐懼聰聰巨額的治療費還是害怕法律的製裁而逃跑,人們都對他們的自私肮髒心理同聲譴責。
聰聰前後做了兩次手術,在醫院住了兩個半月的時間。開始時,誌願者輪流護理聰聰,後來因為誌願者工作太忙,就雇了護工。
然而,遺憾的是,由於聰聰失去了最佳治療機會,盡管花去了十多萬元,最終還是沒能留住這個異國孩子的幼小生命。
放下生意做全職誌願者,用智慧和愛心為二十餘個被拐孩子搭起回家的橋梁;兩個被拐孩子的親人成為特別誌願者,演繹出感天動地的大愛故事
“寶貝回家”誌願者的最快速度尋親紀錄是:一小時找到被拐賣兒童的家人。這個奇跡就是由鬆原小梅創造的。
小梅,吉林鬆原人,用自己的智慧搭起了寶貝回家的橋,用自己的愛心護送孩子回到溫暖的家。
小梅是個善良且富於愛心的人,原本有聲有色地經營著自己的生意。當她在網上看到“寶貝回家”尋子網站的時候,激發了她的善良和愛心,成為一名誌願者,在經營生意之餘,上網幫助被拐兒童尋找回家的路。不久,小梅在其他誌願者配合下,成功為一個山東被拐孩子找到了親人。對於小梅說來,這原本的舉手之勞,卻讓這個孩子和家長千恩萬謝感恩不盡,家長一再表示,一定要帶著孩子到鬆原親自登門拜謝。也許是善良的本性使然,孩子家長的一番感恩之情,竟讓小梅心潮起伏,熱淚湧流,覺得幫助被拐兒童無論對於被拐孩子的家庭還是國家,都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於是,她說服了愛人,放下了生意,成為“寶貝回家”尋找網站專職誌願者。
小梅兩個二十分鍾為兩個孩子找到親人的故事,在“寶貝回家”網站誌願者中廣泛流傳。
2008年11月4日早晨,在湖南長沙擺攤做生意的五歲男孩李辰的父母,吃完早飯,便把熟睡的李辰放在家裏,出門上班。他們剛剛離開,一個男人便撬門進入,將熟睡中的李辰抱走。那個男人帶著孩子來到郊區一家小旅館,要住宿。老板娘要那個男人出示身份證時,那個男人卻拿不出。老板娘原本就看到那個男人帶著昏睡的孩子有些不對勁,很是警覺。那男人提供不了身份證,老板娘說沒有身份證不能住。那個男人說他出去打個電話,於是就把熟睡的孩子放下,出去打電話了。
那個男人出去之後,老板娘便把孩子抱到另一個房間藏起來。那個男人回來之後,發現孩子不見了,就慌忙離開了。老板娘認定那個男人肯定不是好人。立刻報警。警察立即行動,當即將孩子解救了,並把孩子的照片及相關信息發布到網上。
李辰的爸爸午間回家發現孩子不見了,便和妻子找了起來。找了五天,也不見孩子的蹤影,才想起了報案。同時,他的一起來長沙做生意的一個同學,又幫他將李辰的照片和相關信息發到網上。
警察把解救孩子的照片和信息第一次發到網上後,就被小梅收集到了。當小梅看到網上又出現了一張孩子照片時,眼睛一亮:這個孩子的形象立即同另一個孩子的形象重疊起來。那另一個孩子,就是幾天前小梅在網上看到的李辰當天被解救之後警察發到網上的那張照片。經過比對,小梅確定兩個孩子是同一個人。於是,小梅立即同李辰的爸爸聯係。開始,李辰的爸爸並不相信。他說他找孩子都五天四夜沒睡了,長沙的警察也都在幫找都沒找到,你們寶貝回家登記一小時就說找到了,你們難道也是騙子嗎。小梅實在說不通家長,又聯係了那個幫助李辰爸爸登記的那個同學。同學看了“寶貝回家”網站的資料,認定真的就是李辰,李辰爸爸這才相信孩子真的找到了。
小梅從看到李辰爸爸求人把孩子的照片和相關信息發到網上到找到李辰,前後隻用了二十分鍾。
然而,比這個20分鍾找到被拐孩子故事更精彩的,是小梅僅僅用二十分鍾就為被拐二十一年的孩子找到了親人。
一天,“寶貝回家”尋子網站誌願者“塵埃”通過對福建尋親小夥肖來強進行DNA檢驗和對比,幫助他順利找到了遠在四川資陽的家人。通過誌願者,小梅得知肖來強被拐離家前的真實名字叫“賴強”。小梅在網上調查,發現前些年賴強的弟弟賴鵬曾經在網上發布過一則找尋哥哥的尋人啟事。尋人啟事中除了提到幼年哥哥的被拐經過和身體特征外,還曾經提到,1988年他的哥哥賴強被拐賣的時候,當地還有另外一名叫賴成的孩子同時被拐賣。
已經回家的肖來強亦即賴強,記憶中已經沒有關於這個與自己同時被拐賣孩子的任何印象,他尋親成功後也從來沒有提起過這個孩子,因此,得知還有另一個孩子被拐消息後,小梅迅速與賴強的弟弟賴鵬聯絡,請求他幫助聯係賴成的家人,網站將幫助這個家庭尋找被拐離家的四川孩子。
這天,小梅在網上搜索尋親線索,發現了福建小夥子蘇永固在網上發布尋親的信息。小梅決定幫助這個孩子。
小梅通過QQ主動聯係了蘇永固。蘇永固非常感激小梅,並告訴小梅,他快要結婚了,希望找到家,希望自己的親生父母能夠看到自己的兒子成家。
緊接著,小梅一邊仔細詢問蘇永固的長相等身體特征,一邊不斷啟發他童年對於家鄉和家人的記憶,挖掘任何可能的記憶線索。期間,蘇永固忽然提到:有個跟我一起來的人,聽別人講好像剛找到家,所以我也想尋到家,這個人的家可能是四川的。聽到他說的“四川”和“剛找到家”的信息,小梅立即敏感地想到了賴強,並由此聯想到了另一個孩子——賴成。為此,她要蘇永固一定要搞清楚這個找到家的孩子是誰,因為這個線索對他來說至關重要。
蘇永固說,這個找到家的孩子叫肖來強,當年被賣到了隔壁村。他們是一起被帶過來的,隻是不知道是不是來自同一個地方。蘇永固還記得,當年他和肖來強是坐著火車被人販子帶過來的。聽到這個消息後,小梅告訴蘇永固:肖來強被拐離家前的真名叫賴強,當年同賴強一起被拐來的還有一個孩子叫賴成。隨著交流的深入,結合蘇永固關於自己家鄉“油菜花”等與賴強幾乎一致的童年生活記憶片段,交談二十分鍾後,小梅就認定,蘇永固就是被拐離家二十一年的四川孩子——賴成。
蘇永固立即通過電話和視頻與四川資陽的家人取得了聯係,雙方通過交流核對了蘇永固的身體特征尤其是耳朵上的明顯特殊特征,也驗證了他童年對於家鄉和家人的記憶。同時,家裏保存的賴成的童年照片也與長大後的蘇永固十分相像。通過視頻,賴成父母已經確認,蘇永固就是他們離家二十一年的親生兒子賴成。
小梅隻用二十分鍾,就實現了離家二十一年的孩子親人尋子的願望。
十九歲的胡帥君,雖然年輕,卻有著異常曲折的人生經曆。
當同齡人享受著家庭溫暖的時候,他已經為生活到處奔波;當同齡人享受大學校園裏讀書時光的時候,為了生計,他已經在廣東打工幾年了。為了尋找記憶中的老家,為了見到自己的親人,2010年,他在“寶貝回家”尋子網站上進行了尋親登記。
據胡帥君回憶:在他三四歲的時候父母離婚,離婚後母親改嫁。父親由於受到一係列精神刺激,精神有些失常。此後的一年多的時間裏,父親離家出走,帶著隻有四五歲的他一直到處流浪,期間他們呆過煤洞,住過磚廠,經曆過人們無數的白眼歧視和生活的艱辛。父親精神不好,照顧自己都很難,根本顧不上兒子。後來,兒子被人拐走了。
由於離家時年齡太小,所以胡帥君對於家的記憶非常模糊,他記憶中,自己的老家應當是農村,那裏的房子是空心磚蓋的。有很多桃子樹,番薯也很多。和奶奶同一個屋簷下,但是是分家的,奶奶跟叔叔過日子,記得好像還有一個姑姑。叔叔當時是小學老師,父親在家種菜。
9月6日,通過QQ聊天的方式,誌願者小梅與胡帥君進行了詳細的交流,耐心啟發他的童年回憶,詳細了解詢問了有關他的尋親線索。這個孩子還說:“我好想找到我的親生父母,我從來就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多希望我還有機會能體會得到父母的愛,求求你們幫幫我尋找我的父母。”了解到小夥子的身世後,出於誌願者的社會責任和愛心,小梅對這個經曆曲折的尋親小夥子異常關注,決心幫助這個可憐的小夥子早日找到自己的家。
根據胡帥君提供的模糊線索,小梅首先在“寶貝回家”尋子網站對尋家資料進行了大範圍的搜索,但是沒有找到可以對應孩子的資料。小梅絲毫沒有放棄,在誌願者“早餐”的幫助下,經過了無數次的資料排查和核實後,將胡帥君的家庭地址鎖定在了重慶市綦江縣石壕鎮羊叉村。
基本確定家庭地址後,小梅通過114電話查詢找到了重慶市綦江縣石壕鎮,根據對方提供的聯係方式,終於聯係上了羊叉村的村支書唐主任。小梅把孩子的情況詳細介紹後,唐主任當時就說村裏確實是有這麼一個家庭,答應馬上幫助核實情況。當晚,小梅把電話再打過去時,唐主任說已經聯係上孩子的叔叔。之後,小梅迅速與胡帥君叔叔進行通話,核實了一下有關具體情況,所有的經曆與說的相同,叔叔也當即確認,胡帥君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親生侄子。
於是,又一個被拐的孩子,通過小梅用愛心和智慧架起的橋梁,回到了親人身邊。
到2010年12月,小梅已為二十多個被拐孩子找到了親人。
這是一個特別誌願者的催人淚下的故事。
2010年12月4日晚8時在中央電視台一號演播大廳播出的2001至2010年全國法製人物特別貢獻獎頒獎晚會上,除了10名獲獎者之外,大會組委會還特邀了三位嘉賓。
當大會向張寶豔頒獎之後,主持人張紹剛將張寶豔留下,給她介紹了一位嘉賓。
這時,一位中年婦女從後台走出來。張寶豔一看立刻快步迎上前去。嘉賓快步迎上張寶豔,兩人緊緊相擁。接著嘉賓便激動得哭了起來。而張寶豔的淚水也止不住地流淌下來。
主持人簡單介紹了嘉賓的事跡,雖然介紹得簡單,可是依然獲得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嘉賓叫李靜芝,那不堪回首的二十一年往事,依然曆曆在目……
1988年10月17日傍晚,在西安新華書店上班的毛振平下班後抱著兒子佳佳來到金鈴酒店。兒子在大堂裏玩耍,毛振平去給兒子倒水喝,前後隻有兩分鍾的時間,兒子就不見了。毛振平慌了手腳,他在酒店大堂裏來回找了好幾圈也沒有找到。酒店老板得知情況後,又緊急發動酒店裏的服務員出去尋找,可是一連找了兩個多小時也沒找到。
毛振平嚇出一身冷汗,他的第一念頭就是兒子丟了。此時,他的愛人李靜芝正在陝北出差,她的單位領導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給她發了一封“家有急事,速歸”的電報。
接到電報後的李靜芝開始忐忑不安。當晚,她夢見她進到單位大門口時,一個婦女抱著她的兒子,兒子一直在哭。醒來之後,李靜芝開始猜測,是不是兒子出事了。
果然,等李靜芝趕到家裏時,她的同事哭著告訴她,孩子丟了。
李靜芝當時就癱了下來。當時大夫給她把脈,幾乎摸不著了。之後,她整日以淚洗麵。
李靜芝一下子病倒在床上。有一天,一位醫生對她說,“我治得了你身體上的病,但是心理上的病還得你自己治。”大夫的話讓李靜芝清醒了下來,她對自己說:“我不能死,也不能瘋。如果我死了或者瘋了,我的兒子回來後看見媽媽是這個樣子,那他會傷心的。”
從那一刻起,李靜芝下定決心,堅強起來,不惜一切代價尋找兒子。
李靜芝夫婦聯合親戚朋友開始了漫長又痛苦的尋子之路。起初,他們以西安為中心,朝向周邊各地區開始張貼尋人啟事。不久,他們得到了一個線索,有人說在商洛地區看見一個跟佳佳特別像的小孩,而且這個孩子說自己的名字就叫佳佳,爸爸是賣書的。孩子現在住在商洛的一家旅館。憑這關鍵的兩點讓李靜芝斷定,那個孩子肯定是她的兒子。可是,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她和丈夫連夜趕到商洛的那家旅館時,旅館的老板娘說,一個男子已經抱著孩子離開了好幾天。李靜芝一聽,滿心希望瞬間落空,當即癱倒在地。還有一次,有人給李靜芝打電話說佳佳有可能在蘭考。李靜芝聽說後,一個人就去了蘭考。當時的蘭考不通車,李靜芝一口氣走了上百公裏,後來實在走不動了,就躺在地上睡著了。等她趕到目的地時,村委會主任的妻子便帶著她到村裏的小學找兒子。這時,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了四十多個農村婦女把她團團圍住,指著她的鼻子說:“這裏沒有你的兒子,你要是再來,我們就打死你。”李靜芝在村主任妻子的幫助下從這些婦女的包圍中撤了出來。回來的路上,李靜芝途經焦裕祿的墓地。坐在焦裕祿的墓碑旁,麵對空曠無際的中原大地,從來沒有在人麵前哭泣過的她,號啕大哭起來。那撕心裂肺的哭聲,在中原大地上空久久回蕩,不肯散去。
很多親戚朋友看在眼裏,十分同情李靜芝,可又愛莫能助,都勸李靜芝再生一個孩子,可以漸漸衝淡對佳佳的懷念,丈夫也有這樣的想法。可是,李靜芝無論如何不同意。她說,如果再生孩子,她就不會再有足夠的精力來尋找丟失的孩子了。對她來說,就算再生十個孩子,也無法治愈丟失兒子的傷痛,佳佳在她心中的地位沒有人能夠取代。
李靜芝和丈夫的感情原本非常深厚,但是孩子的丟失讓他們之間的感情也發生了變化。每次夫妻倆對視都會想到丟失的兒子,他們誰都不願麵對這樣的事實,但是兩個人在一起卻時時刻刻都要麵對。無奈之下,李靜芝和丈夫離婚了。
離婚後的李靜芝,開始一個人尋找兒子。在旁人麵前,她一直表現出堅強和樂觀的一麵。“我不願意成為祥林嫂,如果我到處哭訴,最終不會有人同情我,所有人都要討厭我。所以,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勇氣。我要好好活下去。我不想有一天我的兒子回來時發現我過得不好。”李靜芝說,尋找兒子是她繼續活下去的夢想,隻要她還活著,她就會一直找下去,她堅信,總有一天她一定會實現她的夢想。
尋子路上,有一件事讓李靜芝事後深感遺憾。十幾年前,丈夫到都江堰尋子,丈夫覺得當時見到的孩子跟兒子很像,但是不敢確定。李靜芝抱著很大的希望連夜坐火車去了都江堰,但是她一眼就看出了那不是自己的兒子。當時旁人勸她說,既然這個孩子和她的兒子很像,幹脆抱回家,別再找兒子了。但當時的李靜芝一門心思要找回自己的兒子,她根本無法接受其他小孩。時隔多年,李靜芝後悔當時沒把那個孩子抱回來,她覺得自己應該給那個孩子很好的教育,讓他過好日子,然後再幫助他找回父母。
此事的遺憾後來卻轉換成激發她情感轉變境界升華的因子。在尋子的過程中,她見過的孩子不計其數。每見到一個被拐的孩子,她的心都在流血,都是對她的母性的一次無情衝撞甚至打擊。
於是,一個想法在李靜芝心底油然而生:關愛被拐孩子,同“寶貝回家”尋子網站的誌願者一道,幫助這些孩子尋找親人。
1988年11月20日,四歲的張鵬在陝西臨潼秦陵王鹼村玩耍,一眨眼工夫就讓人販子騙走了。愛子失蹤,母親李榮、父親張新民動員所有親戚朋友,從臨潼、西安的車站、廣場、街道找起,再到渭南、鹹陽、寶雞、陝北、陝南等地,滿世界散發尋人啟事。不到一年,本來患有風濕症的張新民就拄上了拐杖,黑發變白。1999年,四十九歲的他臨死前還在念叨沒能見到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