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存在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探究(1 / 2)

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存在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探究

國際經貿

作者:丁丹丹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農產品出口貿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然而近年來,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遇到了一些問題,農產品的出口在美國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頻頻受挫。本文通過分析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新形勢下如何推動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策略

一、引言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曆史悠久,種植經驗豐富,基於這些優勢,中國生產並出口了大量農產品。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各國在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上的競爭不斷加劇,各種貿易壁壘的手段和形式越來越多,這給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與此同時,中國農業產業自身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也進一步阻礙了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因此,要想改善農產品在出口貿易中的逆差狀況,提高中國的農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地位,推動農產品出口貿易的長久發展,必須找出問題的根源並實施相應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二、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在農產品出口貿易中存在著大量的逆差,這既有來自農產品自身的內部原因,也有許多外部原因。下麵就內部和外部原因進行簡要分析:

1.內部原因。(1)中國出口的大多數農產品附加值較低,技術含量不高,主要靠價格低廉優勢進行競爭。在農產品出口初期,憑借著低廉的成本和價格,中國的農產品大量出口到國外市場,且農產品出口額大於進口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地位得到了較大提高。但從長期來看,我國農產品的這種出口形式,不僅難以和科技先進的發達國家進行競爭,也不利於中國農業的健康發展。(2)農產品的衛生和安全質量問題有待解決。目前,國內一些企業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使用過多的農藥和化肥,使得農產品的安全質量難以保證。事實上,這一問題不僅關乎到農產品的出口,也與我國國民的身體健康狀況緊密相連。而且,這些安全質量不達標的農產品出口的國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國的國際形象和企業的聲譽受到損失。(3)生產農產品的成本不斷上升。中國農產品的生產主要依靠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土地和水資源。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工資的提高,勞動力成本也隨之不斷上升;同時,土地和水這些自然資源本身是有限的,加上中國人口數量龐大,消耗量大,從而自然資源價格的上升也是無法避免的。因而,目前中國應考慮的是如何利用更少的投入來生產出更多的農產品。

2.外部原因。(1)各國對非關稅壁壘的頻繁使用,特別是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壁壘和反傾銷的使用。發達國家擁有先進的生產技術,他們按照自身的技術水平來製定農產品進出口的標準,而不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這在很大程度上給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帶來了傷害。同時,一些發達國家以人類健康和環境保護為借口製定了一些過高的綠色標準,實質上是為了保護本國農業的發展而設置的貿易壁壘。近年來,中國農產品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這些貿易壁壘的限製。(2)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貨幣不斷貶值給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近年來,美元的不斷貶值,給中國帶來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而人民幣的升值,則意味著中國農產品出口到國外市場的價格上升,這實質上削弱了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