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殘疾人就業,痛並快樂著(2 / 3)

殷美紅隻有再次出去找工作,這次她把要求放得更低了,從來不跟人家談條件,“工資是多少”、“包不包吃住”這些關鍵性問題她從來不問。“隻要人家要我就行,哪怕工資隻拿別人的一半我也願意。”即使這樣,殷美紅依舊屢屢碰壁。“要是我和姐姐們一樣正常,家裏就不會這麼困難了。”殷美紅常常自責道。找不到工作那段時間,她常常以淚洗麵,有時半夜做夢都會哭醒。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殷美紅最無助的時候,一位在印刷廠的同學告訴她,他們廠裏缺人,廠長也願意接收她這樣的人。如今,殷美紅已經在這家工廠上了近半年的班。“有份穩定的工作,用人單位不用異樣眼光看我們,這就是我的願望。”殷美紅在紙上寫。

和殷美紅相比,餘華求職之路可算是比較順利。2011年9月,餘華就到了一家比較大的按摩店工作。

自幼對音樂比較有天賦的餘華小時候的夢想就是上大學、當個歌唱家,可隨著年齡的增長,餘華意識到,音樂對於他這樣的盲人來說是奢望,好好學習一技之長才是關鍵。為了以後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餘華放棄了自己的音樂夢想,選擇了按摩專業。到現在餘華已經學了好幾年的按摩,不但理論紮實,手法也很專業,去年還獲得了國家承認的按摩技師資格證書。

“雖然很想上大學,但讀大學無非是更深刻地學習理論知識,按摩專業要求在一定理論知識的輔助下不斷實踐操作才能摸索出一套真本事。我想用自己紮實的手藝找份工作,讓年邁的父母少一些負擔。”餘華說道,他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最近一個月工資有兩千六百多元。“還沒來上班的時候,我想我一個月工資能有1000元就不錯了,沒想到第一個月就拿了一千多元,高興壞了。”

“其實,一開始老師帶我們到按摩店找工作時,老板還是想要找看得見的正常人,覺得比較方便,我們去還得找個人給我們帶路。後來經過老師不斷地推薦和解釋,說我們適應能力強,不出一個星期就可以自由來去,而且手藝紮實,老板終於被我們打動了。現在,老板對我們很好,除了工資和正常員工一樣,老板每個月還額外給我們幾個盲人一些額外的補助。”餘華說道。

“我以後的願望是開家自己的按摩店。”餘華說道。

“給我一個機會,我會做得很好!”這是殘疾人的共同心聲,殘疾人期望能得到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然而,與健全人就業相比,殘疾人就業麵臨著更多的壓力。

目前殘疾人是自謀職業、政府扶持就業相結合,主要的就業方向集中在按摩、建材工廠的手工操作和公益性崗位等。與此同時,從事服裝加工、小百貨、無線電維修、種養殖業等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同時殘疾人選擇自主創業的也比以往要多。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殘疾人通過集中安置、按比例分散安置、社區靈活就業、自謀職業、政府扶持就業等方式實現就業。但並不是說殘疾人就業了、享受到工作的權利了,生活就無憂了。從目前殘疾人就業的情況來看,殘疾人就業還存在不少有待解決的問題。

重度、智力、精神三類殘疾人就業難

殘疾人的就業途徑看似不少,但是就業形勢其實相當嚴峻。造成殘疾人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是殘疾人自身問題。殘疾人由於身體的殘疾,接受教育程度相對偏低,缺少一門維持生計的專業技能。有些殘疾人由於長期被封閉在家庭的小圈子裏,還普遍存在與人溝通能力差、交流不順暢、適應能力差、自卑心理明顯等情況。近年來,殘疾人素質得到提高,已經出現了為數不少的大學生,但就業的主力是“4050”人員。二是外界對殘疾人就業認識有誤區。有些工作殘疾人明明可以勝任,但用人單位卻因殘疾人身體的缺陷剝奪了他們工作的權利。歸根結底是社會環境阻礙了殘疾人就業。對於一些肢體、言語、聽力、視力障礙的殘疾人來說,雖然他們有一顆聰慧的頭腦,但卻由於環境無障礙和信息交流無障礙設施的不完善導致出行、交流方麵的障礙,間接阻礙了殘疾人就業。三是本來就嚴峻的就業形勢也給殘疾人就業帶來不利影響。許多高學曆者都在自降身價找工作,與他們對比殘疾人更是缺乏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