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就業,痛並快樂著
小保信箱
作者:林微
對殘疾人來說,就業不僅是改善生存狀況,更是增強他們生活信心的前提。近年來,國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持殘疾人創業就業, “十二五”規劃更是明確提出“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健全殘疾人服務體係”。令人遺憾的是,這些保障殘疾人就業的措施在不少用人單位沒有得到落實。在現實中,一些用人單位甚至在招聘啟事上明示“不錄用殘疾人”,盡管有些殘疾並不影響崗位工作需要。有調查顯示,超過70%的殘疾人在就業過程中有過被歧視經曆,其中32%的人表示經常受到歧視待遇。與此同時,國家對安置殘疾人就業的企業有一定的稅費返還。但現實情況是,很多用人單位寧願繳納這些政策性費用,也不願意接收殘疾人。跟健全人相比,殘疾人就業依然麵臨諸多困難。
殘疾人就業,痛並快樂著
22歲的殷美紅是個美麗的姑娘,清秀的臉上帶有淡淡的憂愁。在這個本應該是花一般的年紀,殷美紅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苦惱,這一切都源於她是一名聾啞人。
殷美紅的母親告訴記者,殷美紅剛出生時是個健康的孩子,聰明、可愛,1歲時因患中耳炎沒及時治療成了一名聾啞兒童。親生父親因為嫌棄她和兩個姐姐都是女孩而拋棄了她們,母親隻能帶著姐妹三人再嫁,可繼父依舊覺得她是個累贅,時常打罵她,周圍人也對她充滿了歧視。
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殷美紅一天天長大,幸運的是,長大後的她不但很懂事,而且很優秀,會畫畫、跳舞、做手工,還是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會主席。
可由於家庭貧困,高中畢業的殷美紅沒有選擇參加高考上大學,而是開始了漫長的找工作之路。
殷美紅的大姐殷美麗說,小妹找了好多份工作,什麼洗車、洗碗、洗菜、擺小吃車,什麼都做過,但每份工作都沒有超過一個月的。
殷美麗告訴記者,小妹一開始去洗車店打工,做了一段時間趕上學校開學就回了學校。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餐館洗盤子,由於她不會跟人交流溝通,有些同事不但把最髒最累的活留給她,甚至還給她一些額外的活,每天都超負荷地工作,沒幾天就累得病倒了,工作也就丟了。第三份工作也是在一家飯店洗菜,自幼身體不好的殷美紅,大冬天在刺骨的冷水裏洗菜也沒半句怨言,可有一次因為拉肚子老往廁所跑,沒及時向老板請假,老板誤以為她偷懶不讓她幹了,可憐的她由於不會說話,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就又失業了。
“這幾份工作都是托熟人才找到的,但每個地方都沒待滿一個月。”多次帶殷美紅找工作的二姐殷美秀說,“每份工作她的工資都沒有同事高,就幾百元錢,可還是待不長。”
失業後的殷美紅開始接著找工作,城南城北、大街小巷的餐館、服裝店……隻要看到有招聘啟事就去麵試,前前後後麵試了二三十家都沒成功。“多累我都願意!”殷美紅通過家人一遍遍重複著,可沒有一個老板願意接收她。“老板們都嫌她不會溝通,不好管理,連洗碗、拖地這樣的體力活都不願意接收。”殷美秀說,“最後我們都沒信心再帶她去找了。”
後來,實在找不到工作的殷美紅在路邊擺起小吃車,賣起了串串香。一開始,二姐美秀和她一起去擺攤,生意還勉強可以。幾天後,懷孕的二姐由於身體反應太嚴重去不了,殷美紅隻能獨自去擺攤,可人家問什麼她都聽不到,也不會說,溝通不了,最後隻能放棄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