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到了本教發展的後期——無論是其被稱為“本教後弘期”也好,“居爾本”的時期也好,在這一階段,本教可以說是進入了對佛教內容(包括思想、經典、製度等)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公開吸納、借鑒、重組、整合,以此來組織和完善自身教法理論和宗教文化體係的時期,本教的大藏經也是在此階段完成其編撰整理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階段的本教可以說是佛教化了的本教。
對於後期本教的這種佛教化特點,本教界一方麵並不否認,另一方麵卻也另有說法——提出“本教是前佛教”論,以此來將自己提升到比佛教更高的地位。比如,本教古典文獻《世間本教源流》中說,“釋迦牟尼乃辛饒教誡之化身,唯稱呼不同而已。眾多古代學者,隻要他是功德圓滿之勇識者或是法輪王者均以牟尼相稱,辛饒之教之分支當數佛教,佛教實為本波教之分支而已。”在《本教菩提道次第教程·普顯明燈》的前言中,則聲稱“釋迦與辛饒二位祖師是一體中變化出來的二種身各自呈現而已”。
第五節創世思想和世界觀
在本教關於世界起源的創世神話中,比較典型和獨特的是:最初一片虛空,而後產生出幾個卵,整個世界就從卵中衍生而出。不過,在不同的神話和經典中對此的描述不一、變化多端,甚至在同一部著作中,不同章節的相關描述也各有差異。除此之外,也還另有其他類型的世界形成之說。
一,從卵中衍生的世界
在本教曆史文獻《黑頭矮人的起源》一書中,宇宙最開始是空無本寂,是混沌法的境界,而後有了光,由此有了明暗的分別,再生風、霜、露,產生一卵,卵生黑白二鳥,鳥又生黑、白、花三卵,從三卵中生出了世界與生命。原文如下:
從最初的本無空寂,產生些微存在。然後產生光和芒,光是父,芒是母。並由此產生黑和暗,由此產生微風,由此產生微霜,由此產生露珠。霜和露珠的結合,形成了鏡子一樣的湖。湖麵和堆積物卷裹成卵狀。卵裏產生黑白兩個鳥的靈魂,即光的光明和芒的黑暗。光明和黑暗的結合產生黑、白、花色三個卵。
白卵破裂而外殼形成了白色的神岩。中間的粘液物變成眾多的光裔部落。裏麵的卵水變成了海螺色的母犏牛。從卵的內核產生最初的白光世神、薑協神白色人主和具海螺眼三白人。黑卵破裂而產生昂米那波和提納邦紮。花卵破裂而產生女人朗朗玲玲。此人沒有可視之眼,沒有可聽之耳,沒有可嗅之鼻,沒有可嚐之舌,沒有可抓手,沒有可行之腳。僅有可思考的思想。給她開了可視之眼,可聽之耳,可嗅之鼻,可嚐之舌,可抓之手,可行之腳。由此而自己給自己起了名字,取名叫斯巴桑波奔赤,亦稱耶門傑布。此耶門傑布把金子和綠鬆石放在右邊並祈禱,產生了金山和綠鬆石山穀,所有的恰氏由此產生;把海螺和瓊放在左邊祈禱,產生了海螺山和瓊山穀,所有的穆氏由此產生;橫置水晶和光銅之後祈禱,產生了水晶石岩和光湖,所有的祖氏由此產生;普如洛巴、察巴哈覺、森布拉拉合等所有的魯類都是祖氏的後裔。穆氏成為覺悟本教,所有的恰氏都成為黑頭凡人,所有的祖氏都成為牲畜。
(上述引文出自赤鬆德讚:《黑頭矮人的起源》,卡爾梅·桑木丹等主編:《藍色布穀鳥的呼喚》,大阪:國立民族博物館,2002年,
轉引自班班多傑:《佛教在藏地與漢地本土化曆史之再考察》,《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12期。)
在本教文獻《什巴卓浦》中,世界則是由一位法師用“五種本原物質”創造出來的,從這五種本原物質中又生出一亮一黑兩個卵,從卵中產生了神靈、惡魔和世人。較為詳細的描述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名叫南喀東丹卻鬆的國王,他擁有五種本原物質。赤傑曲巴(他的別名叫做恩卓傑波)法師從他那裏把它們收集起來,放入自己的體內,輕輕地“哈”一聲,風就開始吹起來了。當風以輪的形式旋轉起來的時候,就產生了火。風愈吹愈猛,火也燒得愈旺。火的熱氣和帶有涼意的風產生了露珠。露珠凝結成了微粒,這些微粒反過來又被吹來吹去的風吹落,它們堆積起來形成了山,世界就是這樣由赤傑曲巴法師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