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古老的本土宗教——本教(2)(2 / 3)

《西藏本教簡史》中說,穆赤讚普修煉本教密宗,也鼓勵臣民皈依雍仲本教之法,當時在吐蕃本土掀起了一股修煉雍仲本教密法的熱潮。根據本教經典《慈母》的記載,穆赤讚普成就學業,修行覺悟往波斯等地譯經,從象雄王國請來了一百一十八位本教大師,創建了三十七處本教修煉道場。

從聶赤讚普到止貢讚普,七代讚普在位期間,本教在吐蕃王朝都得到了王室和貴族們的支持,並在上層權利階層擁有一席之地。在讚普身邊為他處理日常工作,從事宗教祭祀事務,同時身為禦醫的本教神師,被稱之為“古辛”,字麵意思是“身之辛”,也就是讚普的“護身之辛”。“辛”就是指本教中負責人間與天界的溝通、專門從事祭祀儀軌的人員,而“古辛”的地位相當於國師,大多是從象雄邀請過來的,他們不僅在宗教活動中具有主導地位,而且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也掌握了很大的權力。在古辛的策劃和推動下,貴族與王室成員爭先修建稱為“賽康”的本教神殿,幾乎每個讚普都修建了自己的“賽康”。

相傳,本教這時出現了上有著名的六大喇嘛,中有十三大世係喇嘛,下有四大譯師的繁榮局麵。

到了止貢讚普的時代,本教在吐蕃已經成為了至高無上的普遍信仰。止貢讚普早年對本教並沒有什麼特殊政策,如前麵的讚普一樣推行本教,讓它自然地發展,允許本教的宗教活動在王室內進行,也允許古辛們在王室內部存在。那時還曾專門從迦濕彌羅(今克什米爾)、勃律(今巴基斯坦一帶)、象雄等三地請來了三位本教徒到吐蕃進行超薦凶煞的活動。

隨著本教發展的日益興盛,古辛也不再是普通的宗教祭師,而成為了王室家族的重要成員之一。在政治勢力的縱容和精神信仰的普遍尊崇下,古辛的權力開始擴張,他們不僅從精神上左右讚普的思想,而且開始幹預朝政,幾乎能左右讚普的行為。這種本教教權與吐蕃王權的高度結合,被本教史家稱為“王辛同治”。

根據《雍仲本教續部》的記載,古辛可以在白色頭巾上插鷹翎作為頭飾,身著白猞猁或者狼皮襖,並用虎豹皮毛裝飾;他們在宮殿中獨自坐在讚普的右邊,而大臣們則坐在讚普的左邊;在古辛沒有道出三句話之前,讚普不得發布命令,大臣們也不能討論政務。

古辛具有的特殊權力幾乎淩駕於王權之上,構成了對王室的威脅,教權與政權的矛盾到了相當激烈的程度。《雍仲本教續部》中記載說,有位名叫讚協美拉的大臣曾直接對讚普進言道:“喏!讚普大人,如果頭頂的帽子過重,身體會撐不住的;如果美味佳肴吃過頭,會反胃的;聽任虱子爬到自己腿上,最後它會爬上你的頭頂。如果本波的地位過高,會篡奪讚普的王位。”印度浪人熱納斯德也說:“雍仲本太過深奧,無法弄懂;大量的神祇容易觸怒而招來災禍;辛波(本教大師,編者注)們地位高權力大。目前看來讚普與辛波地位不相上下,但是到了王孫時期,王位必將被本波奪取。”其他一些大臣也都同意這樣的看法,請求止貢讚普采取措施控製本教權力的擴張。(上述內容出自《雍仲本教續部》,見頓珠拉傑《西藏本教簡史》第22頁——23頁的轉引。)

止貢讚普也對本教徒們感到憤怒,認為大臣們言之有理,采納了他們的建議。於是他召集了四方的本教辛波,對他們說:“現在,本教的古辛地位過高,直接威脅王權。所以,我決定驅散在吐蕃本土內的本教辛波。”他宣布,除了從事拉本儀式的四種祭祀——“拉本四門”,以及吉木布蘭擦、格庫替盆、策米綠冬等少數本教徒可留在王室,作為讚普本人的古辛而繼續為王室直接服務之外,其餘所有的辛波都必須離開吐蕃的領地。雖然本教徒們極力反對這個決定,但最終還是讚普的強權戰勝了本教徒的抵抗。辛波們商量之後,把除了拉本四門的本教經典埋藏在了主要的本教聚集地,許願希望這些經典將來可重見天日,再度傳播。

止貢讚普驅逐了從象雄請來的本教師們,強行壓製吐蕃本教徒的勢力,將以古辛為核心的本教權力集團摧毀。本教史上將這個事件稱之為本教的“第一次法難”,有些本教史家將此前的本教史稱為“本教前弘期”或者本教的“初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