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牛老師是位很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我詳細向她介紹了兒子各方麵的情況:缺點不外乎我上麵提到的幾點;但他身上也有優點,比如他愛寫作文,小學階段,曾在報刊上發表過四五篇作文。還參加過作文大獎賽,並獲過獎。我說,希望班主任能在全班同學麵前適當表揚他一下,然後再對他提幾點要求。牛老師很讚賞我的想法。
一個星期一的下午,兒子放學回到家,眉開眼笑。畢竟是十二三歲的孩子,他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吃晚飯時,他高興地對我說:“爸爸,今天下午開班會,牛老師表揚了我。”上學以來,恐怕這是兒子第一次受老師的表揚。我說:“我真為你高興。”然後問他為什麼受到表揚,他一五一十地講了。我又趁熱打鐵,鼓勵兒子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對自己充滿信心,特別是在一個新環境裏,把一個團結、友愛、刻苦、上進、做事認真而又雷厲風行的新形象樹立在師生麵前。兒子使勁點了點頭。從此以後,兒子發生了很大變化,做事不再馬馬虎虎、拖拖拉拉了,作業本上全是“優”。
作為家長,我從沒有要求孩子非考100分不可,隻要孩子能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認真學習、好好做人,我們就應該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我都會及時表揚他。
上麵的小故事中,家長很善於用表揚的力量鼓舞自己的孩子,顯然,孩子並沒有因為表揚而變得驕傲自大,而是更加自信,追求上進。家庭教育中,家長也應該借鑒這樣好的方法。
溫馨提示: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千萬不要高高在上,扮演“指導者”的角色,要對孩子的行為或進步做出及時的、準確的反應,這樣,孩子就會對未來更有信心。
總之,家長要永遠相信表揚的力量,不要讓錯誤的教育觀念主導自已的思想,對於家長來說,在表揚孩子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表揚要及時對應表揚的行為,家長要及時表揚。否則,孩子會弄不清楚為什麼受到了表揚,因而對這個表揚不會有什麼印象,更提不到強化好的行為了。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係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
2.表揚要具體表揚得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玩完了玩具,自己把它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這時家長隻是說:“你今天表現得不錯。”表揚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麼。你不妨說:“你自己把玩具收拾得這麼整齊,我真高興!”一些泛泛的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棒”雖然暫時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卻沒有長久的效力,而且孩子也會盲目自滿,容易養成驕傲的壞習慣,聽不得半點批評。
3.表揚不要重結果輕過程孩子常“好心”辦“壞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幹”,吃完飯後,自己去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孩子可能就不敢嚐試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長平和地說:“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廚房路滑,要注意安全!”孩子的心情就放鬆了,不僅會把自己的事做好,還會主動幫家長做家務。因此隻要孩子是“好心”,家長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告訴他改進的方法,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點總結
“讚揚如陽光,批評如利劍”,表揚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不要以為所有的表揚都會成為孩子驕傲的資本,家長要善於把握表揚的“火候”,使表揚成為激勵孩子的助推器,來激發孩子的潛質。
考好了就大力獎勵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會這麼做:隻要孩子考了一個好成績,就大力獎勵。其實,這是一種很不好的教育方法。因為把獎勵當作學習的誘餌提出來,是一種成人要求孩子以成績回報自己的行賄手段。它讓孩子對學習不再有虔誠之心,卻把心思放在如何換取獎品,如何討家長歡心上。這讓孩子的心總是患得患失,虛榮浮躁,學習上也很難有心無旁騖、腳踏實地的狀態。
某小學三年級的一名學生因期中測試三門學科考了班級第一名,意外收到父親一份物質獎勵——一輛價值107萬元的寶馬車。
許多家長把獎賞看做是食物和玩具等物質的代名詞,如上麵故事中的父親,把送孩子寶馬車當成最好的獎勵。物質上的大力獎勵固然重要,能促使孩子為了達成某一願望而努力學習,取得進步。但是精神鼓勵可以讓孩子長久地保持自信,讓孩子感受家長對他深切的關心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