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教育的錯誤不能再犯
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一般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教子經驗,值得其他家長借鑒,但是也有一些錯誤的觀念和做法,如:事事替孩子包辦,認為表揚就會讓孩子變驕傲,拿孩子和別人比,等等。錯誤的教育方法可能會危害孩子的一生,所以家長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認識,適時地給自己注射預防針,防患於未然。
什麼事都替孩子做主
許多家長都很重視對孩子智力的教育,然而,他們在想盡辦法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讓孩子獨立思考,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他們認為孩子還小,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主,無形中卻剝奪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權利,這也許是父母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
漫畫大師蔡誌忠認為,一代又一代的狼在大自然極度惡劣的生態圈中所形成的頑強競爭力,正是得益於“不加施教”。所以,他決定對獨生女兒的事情也是讓女兒自己拿主意。
在女兒還不識字時,蔡誌忠每次帶她上餐館點菜,從不為她擅作主張,而是拿起菜單,一一念給女兒聽,讓她自己決定吃什麼。
一次,蔡誌忠帶女兒去動物園玩,他在關著狼的籠子前駐足。他問女兒:“你知不知道‘狼’字為什麼從‘良’,而不是從‘劣’?”女兒搖了搖頭,他便娓娓解釋道:“因為是狼淘汰了生物圈中所有不勝任的角色,狼是獸中之良者哦!”
後來女兒念書了,一次數學考試竟然考了個零分!媽媽在旁又氣又急,好脾氣的蔡誌忠卻並沒有怎麼罵女兒。他一邊安撫妻子不要太焦慮,一邊鄭重其事地和女兒講:“要不要做功課,要怎麼做才好,你自己判斷。”
蔡誌忠一家後來移民加拿大,加拿大的學校選修課特別多,如何讓女兒選擇一個方向去發展?她從小愛畫畫,於是,從此蔡誌忠畫室裏多了一張畫桌,女兒跟父親一起作畫。
女兒開始有了成為一個設計師的夢想。她畫各種畫,妙趣橫生,並且人小誌氣大,不服輸的她向編輯討價:“為什麼我爸爸四幅可賺2000塊,我的卻隻有200塊?”
蔡誌忠一年幾乎有一半時間在外工作、旅行,妻子也因為拍廣告經常不在家。他怕女兒寂寞,就為她請了保姆,誰知她並不領情:“我才不要有人陪呢!一個人在家更自在,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一年“父親節”,女兒用幾張畫紙訂在一起,給爸爸做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畫紙上,每一張許一個願:“今年開始自己獨立清掃房間”“給爸爸泡一次咖啡”“送爸爸一件不算過分的禮品”……看著女兒的禮物,蔡誌忠開心地笑了,女兒多像兒時的自己啊,活得那麼有條理,那麼自由和完整。
故事中的“父親”就很注重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教育,所以“女兒”在今後生活的方方麵麵都體現出了獨立、自由、有自我見解的個性魅力。可見,家長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是多麼重要啊。
溫馨提示: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要當拐杖而要當向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包括生活上的自主和精神上的自立,家長要盡量做到多激勵,不指責,鼓勵孩子在生活上自立。
下而的小故事也說明了這個道理。
19歲的湯玫捷是上海一所普通高中的學生,但她卻成為2005年國內唯一一個被美國哈佛大學提前錄取的中國學生,更獲得了哈佛校長提供的每年4.5萬美元的金額獎學金!
湯玫捷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她的父母從小對她就隻有一個要求:
“做到你自己最好的狀態,替自己做主。”他們從來不把女兒按在題海之中,從不過分關注女兒的分數、排名,也不認為女兒參加社會活動是浪費時間。湯玫捷從小學到高中,一路走來,獲得過無數的榮耀。小學時,全票當選中隊長;初中起,她在上海市紅領巾理事會擔任小理事,做過小記者、校刊主編,辦過網站,當選過上海市十佳少先隊員……湯玫捷的人際交往能力特別強,如她所說:“在一個人的成長曆程中,‘行萬裏路,讀萬卷書’,還應該加上一條,‘和萬人交流’,這才是完美的學習。”美國學校錄取她的原因中,這一能力的表現相當重要。
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孩子不是無知和無能的,孩子自身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和獨立性。
“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一課。從長遠來說,它建立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機製。美國心理學家曾對1500名超常兒童進行長期追蹤觀察,30年後發現20%的人表現平平,與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對比,發現最顯著的差異並不在智力方麵,而在於個人的思想和能力,以及對家長是否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