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位老師給學生講在車站工作的人的情況時。親自到車站借來各種各樣的工具,並且把教室布置成車站的樣子,老師裝扮成站長進入教室。孩子們非常高興,決定今後自己要到車站去做各種各樣的調查。
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感到,平時經常看到的車站和車站的工作人員也有許多有趣的地方。
在家庭教育中,自然不必考慮開展這麼大規模的活動,家長可采取更簡單的做法。隻要把學習滲入到日常生活中,不論多少都會有效果。
給孩子提供無意識的學習機會,無論多麼討厭學習的孩子,也一定會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的。
比如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製訂家庭旅行計劃,引導其對地理產生興趣。在做暑假家庭旅行計劃時,可以簡單一些,讓其根據旅行目的地做一個旅行導遊介紹。孩子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必定要翻地圖、查找教科書,在不知不覺中學到地理知識,通過這項工作或許會使孩子逐漸喜歡地理科目。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同時給了孩子策劃者的職務,孩子擁有領導權,就會產生積極性,是一箭雙雕的好辦法。
有一位報告文學家說,他還在上小學時,就利用幫助父親剪報紙的機會開始關心社會問題。盡管隻能一邊剪報一邊瀏覽自己會讀的字,但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學習。通過幫助父親剪報,知道父親仍在繼續不斷地學習,這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刺激,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溫馨提示:
平靜的湖麵,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不要總是擔心孩子會失敗,要適當地讓孩子冒險。
實踐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有重要意義,家長教育孩子,也一定不能忽視對孩子進行實踐教育,我們就可以參考多湖輝的實踐教育法則:
法則一:在日常生活中學習。
多湖輝認為,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學習的機會,家長隻要把學習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不論多少,都會讓孩子產生學習的興趣。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博物館,一邊說“喂,快看,真厲害”,一邊表現得和孩子一樣感興趣,孩子就會充滿喜悅;也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做家務,孩子自然會安排計劃,把家務和學習時問調劑好,一方麵鍛煉了孩子,另一方麵,也培養了孩子的耐性。
法則二:允許孩子去冒險。
不讓孩子麵對小的危險,就不能使其渡過人生的大危險。多湖輝說,有些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犯錯,所以不停地囑咐孩子,這樣反而會加重孩子的緊張情緒和心理負擔,孩子可能還會繼續犯錯。正確的方法是,當孩子出現錯誤時,家長不能總是采取“不許失敗”的論調,而應該鼓勵孩子,“失敗了也沒什麼大不了”,讓孩子繼續嚐試、冒險,孩子就會備受鼓舞,精神大振。家庭教育中,家長一定要有允許孩子經常失敗的胸襟。
總之,多湖輝的教育法則很具有實踐性,直指孩子教育中的具體實際問題,家庭教育巾,家長可以放心大膽地嚐試。
要點總結
家長教育孩子單靠說理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實踐活動來引導。多湖輝的實踐教育從多個側麵展示了實踐教育的重要意義,家長要與孩子多交流,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動手,勤思考,敢冒險,以此增強孩子的實踐能力。
黑幼龍的“慢養”教育法則
快,似乎已經成為了整個社會的主旋律。
一天又一天,我們的生活總是在不斷的要“快一些更快一些”的催促聲中飛走。
也許你曾經大聲嗬斥孩子,讓他加快完成作業的速度:
也許你曾經抱怨他的成績提升太慢。
可臨到頭來,也許會發現自己在快生活中遺失了許多孩子成長時的光彩瞬間。
拔苗助長焉能成?
不如靜下心來,陪孩子慢慢成長。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如此之快,使得家長教育的心態也有所改變。於是“速成”占據了教育模式的主流,快速提高孩子的各項技能就成為家長追求的目標。
但是自從“慢生活”這個概念被提出來以後,“慢”似乎成了生活品質的代名詞。終日忙碌奔波的都市人似乎都在一夜之間醒悟過來:原來日子還可以這樣過。其實,教養孩子也要“慢”:不求一時的速度與效率,家長要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學會等待,享受過程。這就需要終日忙碌的家長能拋開浮躁,靜下心來陪伴孩子慢慢地成長。
著急也好,放鬆也罷,說起來家長都是為了孩子,但實際上,問題的真正根源在於家長本身的心態和眼光。最早提出“慢養”一詞的黑幼龍看待孩子成長的視角和視野範圍的改變頗具啟發性:孩子的成長是數十年的漫長曆程,變數之多、可能性之大,遠超出父母的預期,因此一時的成敗得失。並不代表他一輩子就是如此。倘若真能將眼界放寬至此,或許“慢”下來,就不再是困難的事。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也可以借鑒一下黑幼龍的“慢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