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它是思維著的聲音,人在真正的音樂中,會有一千種心靈的感受和體悟。
在音樂的教育中,家長要教給孩子的不僅是技術,還有音樂的本質。
比如,克林古拉先生不僅熱心地給鈴木講解亨德爾是如何以崇高的宗教感編寫這首曲子的,而且還親自演奏一番給他聽。對關於人與藝術間的關係問題也不厭其煩地進行指教。
在柏林生活期間,鈴木有幸被朋友介紹給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先生,接觸到世界第一流學者及其周圍的傑出人物,並與他們建立了友好感情。後來,鈴木毫不猶豫地把他的相對性理論作為推進才能教育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而且是人人皆知的小提琴演奏家。無論他到哪裏都拎著小提琴,真是愛不釋手。不論是巴赫創造的《恰空舞曲》,還是自己擅長的曲子,他都拉得很出色。他的手指動作像流水般輕飄,小提琴發出的聲音又是那樣優雅、溫柔。他如實、無言地向鈴木表明,音樂對人類的進步起到多麼巨大的作用。
家長用音樂的方法教育孩子,可以讓孩子從中體會大師們的智慧和善良,感受音樂帶來的巨大幸福,這不僅指導了孩子的價值觀,也給了他們無形的力量。
家長對孩子實行才能教育法,就可以學習鈴木先生的《早期教育與能力培養》,他在實際經驗的基礎上對才能教育進行了理論總結,要點如下:
法則一:讓孩子從容易的事做起。
鈴木認為,無論多困難的事,隻要讓孩子從簡單之處學習,通過不斷的訓練與進步,總有一天會順利完成。這一過程既是對孩子技能的訓練,也是對他自信心的培養。家長教育孩子,也要激發孩子的興趣,對孩子取得的成績要予以表揚,此外,還要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增強孩子的上進心。
法則二:不要任意指責孩子。
鈴木認為,孩子即使不聽話,也不能任意責備,一味的責備,不用說孩子,就連大人都會失去信心。家長應該用冷靜的態度和溫暖的心去對待孩子,要注意發揚孩子的優點,以寬大的胸懷和極大的熱忱培養孩子的能力。
法則三:要正確矯正孩子的錯誤。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誤。鈴木認為,與其責備孩子的缺點。不如正確地矯正它,並且用新的行為來覆蓋它、超越它。孩子的年齡越小,接受能力就越強。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的缺點就應及時指出並加以修正,讓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提高孩子的能力很有好處。
要點總結
音樂能夠造就“天才”,鈴木就是在音樂的教育中提煉出了教育的觀點,從而創造了教育的奇跡。因此,家長運用鈴木的才能教育法則時,要鼓勵孩子從小事做起,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不要任意指責,而應該合理地矯正。
多湖輝的實踐教育法則
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們在對其經濟和政治發展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的同時,也對日本的教育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許多外國研究者認為,日本近代經濟上的成功正是高識字率與教育水準提高的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朝野上下一直在討論一個話題:教育投資論。這種理論認為,不應該把教育開支看做消費,而應視為投資。這種思想深刻影響了一代日本政府的決策和家長的教育觀,全社會掀起了一個教育改革的高潮。正是在這種大的背景下,湧現出了一批頗具影響的教育家。多湖輝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為一名傑出的日本教育家,多湖輝教授對兒童心理和腦力開發研究有獨到的見解。多湖輝認為增強孩子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使家長成為“教育的實踐者”,不僅要了解孩子獨特的心理動態,而且應該針對不同孩子的個性特征,不斷地在生活和學習實踐中摸索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學習”的機會。
例如,某小學的老師給學生講工廠的傳送帶,讓學生自由提問時,有人就提出在傳送帶流水作業中途想去廁所怎麼辦這類意想不到的問題。
這位老師非常重視這種日常生活中的疑問,為了不馬馬虎虎地回答,他把班裏全體學生提出的大大小小的問題歸納起來寫了一封信,寄給實際從事這項傳送帶業務的廠家。廠家也誠心誠意地回答了孩子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