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學習經典,運用經典(2)(2 / 3)

要點總結

天才並不是神話,成就天才也並不是一件不可企及的事。家長可以從塞德茲的天才教育法則中汲取精華,寓教於樂,不束縛孩子的天性,不限製孩子的自由發展,讓孩子享受愛的教育。

鈴木鎮一的才能教育法則鈴木鎮一,提倡用音樂開啟“天才教育”的大門,曾轟動全世界。

他用實踐證明,才能不是天生的,任何一個孩子,隻要教育得法都能成功。他著有《早期教育與能力培養》一書。

你可曾看到過3000人同時進行小提琴演奏的情形嗎?

在日本,從全國彙集而來的學生,按照從500人到1000人、1500人、2000人的規模,逐漸遞增,最後達到3000人的大演奏,把表演大會推向最高潮。你又能相信這些演奏者多半是孩子,甚至很多是三四歲的幼兒,並且完全沒有經過統一的訓練嗎?

恐怕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壯觀的演奏會了。這些無法言喻的精彩演奏使與會的所有聽眾都備受感動,很多人都是邊聽邊流淚——為如此眾多年幼孩子出色的演奏而震驚,為那高超優美的音樂所感動。

同樣的情形也曾感染了著名的音樂大師們。

1955年的某一個晚上,日本鬆本音樂學院等待著世界著名的維也納藝術學院合唱團的到來。在一個合唱隊員無法置信,甚至懷疑是否走錯地方的家庭宿舍式的小樓裏,30名幼兒和小學生用小提琴拉起了巴赫創作的《落第協奏曲》。

刹那間,合唱團的所有成員都顯露出了非常驚訝的神色,他們萬萬沒想到,巴赫創作的較難演奏的曲子,竟會從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操作的小提琴中發出優雅的聲音。

接著,孩子們又合奏了兩三個曲子。合唱團的指揮者達皮特教授大聲說:“奇跡!真是令人難以想象的事,這回我想聽一聽前排小孩子們的獨奏。”

被點的孩子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拉了巴赫創作的協奏曲《協奏曲第一號E短調》,拉得非常出色。

接著教授又點了第二個人的名字,她是其中最年幼的一個。她拉了維瓦特創作的《G·莫爾協奏曲》,同樣精彩。

合唱團的成員們對孩子們的演奏都感到無限地喜悅和激動,他們與指揮者都並排站在鋼琴的旁邊說:“讓我們一起唱吧。”著裝美麗的合唱隊和優美的伴奏聲使鬆本音樂學院的破舊大廳頓時變成了盛大的家庭音樂會。

另一個場景。1961年4月16日,在東京文京公會堂的舞台上,400名5~12歲的孩子手持小提琴,整齊地排好了隊。他們在等待著20世紀誕生的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大提琴演奏家卡紮斯先生的到來。卡紮斯先生剛一進入會堂,當看見舞台上排列著的400名孩子,他就激動地一麵高高地揮著手,一麵就座。與此同時,舞台上的孩子們一齊奏起了《閃閃星星變奏曲》。

“好!——好!”

這位年邁的巨匠一麵驚歎地睜大眼睛觀看,一麵連連不斷地流露出讚歎之聲。當孩子們演奏起波巴魯德和巴赫的《兩首小提琴協奏曲》時,他的激動之情達到了頂點。老先生被感動得哭了,他的眼睛裏充滿了淚水。演奏結束後,他給孩子們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稱這是自己“親眼見到的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激動的場麵……”

這樣由小孩子組成、人數眾多的合奏,如同一人獨奏那般和諧。這些孩子既沒有經過精心挑選,也沒有受過特殊訓練,那究竟這樣的世界奇跡是怎麼創造的呢?就讓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樂家鈴木鎮一先生告訴我們答案,讓我們一起在音樂中體驗幸福。

鈴木鎮一生於1898年的名古屋。其父鈴木政吉,經營著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生產工廠,他這種對產品不懈追求和研究的熱情以及努力的姿態對鈴木鎮一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剛開始,鈴木鎮一隻是把小提琴當作一種玩具而已,他對音樂的感悟主要源於一次聽《阿貝·瑪麗亞》的經曆。鈴木年輕的心完全為那種優美動聽的聲音所陶醉,為那種天鵝絨般的柔軟曲調所震驚。他沒料到過去曾認為是玩具的小提琴竟能發出如此美妙的聲音……《阿貝·瑪麗亞》打開了鈴木對音樂的憧憬之心。他從工廠取回一個小提琴,並跟著海頓作曲的《小步舞曲》反複練習。當他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後,他對小提琴就更加迷戀,於是他選擇了學習音樂,此後,命運也就發生了轉折。

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音樂教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特別注意音樂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