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注重質量而取勝的企業不勝枚舉。先來看看麥當勞。
麥當勞快餐店每天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顧客,其經營之道除了“清潔”、“快”、“服務好”之外,還有一個“扔”字,即食品製作之後,如果在10分鍾內賣不出去,就扔進垃圾箱。這一個“扔”字,讓人難以理解。一個好好的漢堡包、蘋果派,放置10分鍾後,最多也就是口感稍差一些,營養成分絲毫不會減少,何必“扔”呢?但麥當勞是個“完美主義者”,它不允許自己給顧客留下一丁點的瑕疵。
正因如此,麥當勞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與擁護。
青島海爾集團是我國家電行業中第一個通過IS09001認證的企業,總經理張瑞敏把質量看作企業的生命,在“琴島海爾”創牌之初,他們自己查出76台不合格電冰箱,張瑞敏在廠內舉辦了“廢品展覽會”,並當眾砸爛了這批不合格產品,使全廠職工深受震動。由於全體職工能夠齊心協力嚴格質量控製和質量管理,“Haier”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信譽與日俱增,成為當今中國家電行業的第一名牌。
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小天鵝”全自動洗衣機,曾連續5年市場占有率在40%以上。“小天鵝”靠什麼飛得如此高遠,成為全國洗衣機行業公認的排頭兵呢?“小天鵝”公司的全體員工認為:“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廣大消費者是企業的‘衣食父母’”。
產品好壞自有顧客評說,並非輿論說它好它就好。對於任何向一個企業而言,隻要有不合格的產品流入市場,避免不了地會損壞企業的聲譽和形象,甚至於導致企業“崩盤”。
“小天鵝”公司已有8%的職工進過國際市場,20%的職工堅守在市場一線,60%的職工輪流上過國內市場,100%的幹部上過市場。公司員工親眼目睹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聆聽了消費者的心聲,確認了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扭轉了計劃經濟下技術人員認為產品達標就是技術合格,生產工人認為檢驗過關就是工作完成,銷售人員認為資金回籠就是形勢大好的簡單想法。
當其他企業斥巨資進行廣告轟炸時,小天鵝廠卻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花錢買意見”活動。1994年9月組織了“小天鵝”技師與服務萬裏行活動,又組織了“花錢買意見”活動。這次活動共收到消費者信函4.1萬多封,對產品質量、新品開發、售後服務、營銷策略等方麵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
為了讓用戶徹底放心,他們為廣大用戶辦理了責任保險,同時在全國各地不斷完善服務網絡,做到省有“中心”,市有“特約”,縣有“社會點”,統一規範管理,比如他們計劃再增設100個維修點,除堅持技師信譽卡的服務製度外,還將開展新的服務項目,送更多實惠於用戶,購買“小天鵝”的新用戶,如果在半年內出現質量問題,則可以無條件退換產品。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是品牌的核心,離開質量大談品牌,就等於是在販賣狗皮膏藥。實際上產品的質量並非吹出來的,而是通過腳踏實地的行動做出來的。
市場中沒有哪個知名品牌不是以質量為基礎的。例如,美國惠普公司成功的要決就在於以質量為本,視質量如生命,圍繞質量來進行品牌經營。惠普追求的是質量上的世界第一,而不是數量和規模上的世界第一。惠普公司的質量控製從產品設計時就開始了,然後抓生產和市場銷售過程的質量控製,實行閉路網絡狀的反饋控製,循環往複,始終如一,常抓不懈。惠普公司規定,設在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多個經銷處,必須定期報告對產品質量的反映,提供有關質量分析的報告。
這些信息會很快反饋到設計部門,以便使新型號的產品質量好上加好。
惠普公司將新聘來的電子工程師或管理碩士,分配到與產品推銷相關的崗位上,以此來加強其對產品質量的跟蹤,密切其同用戶的關係,使他們了解用戶對公司產品質量反映的第一手材料。
惠普公司處處都有質量管理目標和考核指標,任何部門都不能置之於質量控製之外。公司各生產部門都成立質量控製小組或質量加強小組,全麵加強質量管理,始終堅持惠普產品質量第一的宗旨,使品牌永遠處於不敗之地。
現在,大多數企業片麵重視品牌的宣傳,在廣告上舍得投入大量資金,卻吝於在產品的質量上進行投資。隻重宣傳不重實際。這無異於緣木求魚,結果必然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