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求真務實:消費者需要真誠服務(1)(2 / 3)

另外,公司的售後服務不僅要針對各種耐用消費品,如果你是一家非耐用消費品生產廠家,你更須注意產品的售後服務。例如日本資生堂公司是一家美容化妝品公司,公司為了打開美國市場,他們根據美國婦女的愛好,推出了一係列使用方便、氣味高雅、包裝精美的美容化妝品,同時以優質的服務取勝,他們不僅待客親切有禮、服務周到,還免費提供臉部按摩,耐心為顧客講授美容方法,甚至記得打電話祝賀顧客生日快樂。

服務質量是質量競爭中最後一個領域,因為各公司的產品質量等硬件都無可挑剔時,挑剔的“上帝”會把眼光轉向服務質量這個“軟件”,服務質量低劣,消費者就會遠離你。

總之,企業如果能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提高服務水平,必將贏得良好的口碑和效益。但無論是質量還是服務都需要積極地付諸於實踐,否則一切都是空頭支票,毫無意義。

光說不練,必敗無疑

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企業要想發展壯大,隻有惟一的一條途徑,那就是行動。做出決定後,馬上采取行動,如果光說不練,則必敗無疑。

許多企業常常在製定了理想的目標和優秀的策略後,卻不付出行動,致使決策流於形式。這些企業往往沒有執行時間表,更沒有根據達到的程度訂立賞罰標準。他們的管理多為粗而不精,隻是按照一些基本的規章製度大而化之地進行。歸根結底,是由於他們根本不懂“管理在於行動”。

有位企業家曾經這樣說過:“某項決策難以執行時,就開個會討論研究一下。”顯然,這種做法是不明智的,它把解決問題的辦法隻放在了理論上,卻缺少積極的行動。殊不知,會議越多,說得就越多,而做得就越少,這對解決問題無濟於事。因此,在經營管理活動中,要勇於行動,不理解也要執行,在執行中理解。

眾所周知,IBM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策略都是一流的,但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它也陷入了困境之中。其原因是極其複雜的,通過其信用公司的經營狀況可見一斑。

先來了解一下IBM信用公司為顧客提供融資服務程序的情況。第一步,現場銷售人員接到一名有購買意向的客戶,然後電告總部辦公室人員,辦公室人員將要求填在一張表格上;第二步,將這張表格送到樓上的信用部,信用部派專人將其輸入電腦,並審核客戶的信用度,把審核結果填入表格,再將表格交給下一環節——經營部;第三步,經營部接到此表格後,又派專人根據客戶的申請對標準的貸款合同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填寫;第四步,此融資申請單被送到核價員處,核價員將有關數據輸入電腦,計算出對該客戶貸款的適當利率,然後連同其他材料一起轉到下一步——辦事組;第五步,辦事組中一位行政人員將所有這些標準裝入一個特定的信封內,並委托快遞公司送到銷售人員手中。

這一流程長則兩星期,最短平均也要花費一星期時間(後來的“綜合辦事員”僅用4個小時就能完成所有步驟)。在等待的7天中,銷售代表和顧客誰也不知道這份申請公文被轉到了哪個環節,電話詢問也不得而知。於是,一些沒有耐心的顧客最後都與IBM“絕交”了。

IBM信用公司的工作流程環節太多,過於繁瑣,難以提高工作效率。曾經有一家權威公司做過一項調查:許多公司隻有15%的時間在真正為顧客提供服務,其餘85%的時間所做的工作對顧客而言根本沒有意義。也就是說,公司為了維護自身的平衡與穩定,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隻花在了企業內部流程上,此時企業組織變成了“為了存在而存在”,而不是“為了顧客而存在”。然而,顧客卻必須為15%的價值向公司支付100%的貨幣。

顯然,這種組織的執行力是十分低下的,更是缺乏競爭力的。

由此可以看出,隻知心動,不知行動,企業將寸步難行。管理不在於理論而在於實踐,隻要能取得良好成果的行動,就是有益於管理的,也是值得提倡的。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質量包括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二者加在一起幾乎就成了企業的全部。因此可以說,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雖然許多企業都充分認識到了質量的重要性,也對此給予了高度重視,但隻是停留在口頭宣傳上,始終沒有付出行動。事實上,隻有注重質量並切實為提高質量付出行動,一個企業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