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之所以說“誠惶誠恐才能生存”是因為他在中國感到壓力太大了,企業無時無刻不在麵對危機,不光是前麵說的前後的壓力,還有來自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四麵八方的壓力。
一分努力一分收獲。當國內數十家“國產”網絡公司虧損、破產時,張朝陽的公司網上收入卻高達百萬美金,每天首頁訪問200多萬次,瀏覽量達到1500多萬人次。注冊人數達230萬人,同時在線人數多達3000萬多人,他的公司在美國上市。
張朝陽2000年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中國大陸50富豪排行榜第37位,個人擁有資金6700萬美元。
張朝陽依然是張朝陽,對工作他還是“誠惶誠恐”,因為危機時刻存在:國外有天下巨富比爾·蓋茨,國內有眾多強手。所以他決不敢放鬆。
所謂誠惶誠恐,意即時刻謹慎,時刻要有危機意識,當然,謹慎和危機意識並不是隻說不做,而是時刻采取行動來扼製危機,抓住機遇。隻有如此,企業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時刻走在別人前麵
創新是克製危機的有力武器。隻有馬不停蹄地創新,才能使企業永葆青春,並能提高其抗“危機”能力,免遭市場淘汰。
日本的汽車製造業者以兩年為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循環;日本的電子消費性產品製造業者,則以三個月為一個循環。在某些市場上的金融商品卻隻有幾個小時的生命周期,時候一到,競爭也隨之而來。微軟集團的副總裁尼森·麥爾握特曾經這麼說:“無論你的產品有多好,18個月之後產品就過時了。”IBM的執行總裁羅·郭士納則指出,IBM產品的種類大大的增加了。而與此同時,個別產品的生命周期卻陡然下降。與產品生命周期一致的改變是產品製造的勞力投入法則崩潰了。以前平均製造一項產品需要2500人次一天的投入量,現在則隻需3小時。即使是表麵上看起來穩定且低技術層次的啤酒製造也需要創新,如今美樂酒廠中有90%的收入是來自24個月前並不存在的產品。
彼得斯說:“創新就是生命。”新產品、新技術開發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它不僅包括有形的新產品研製與新技術的運用,而且包括對未來趨勢的準確預測和把握。
英特爾總裁安迪·葛洛夫出過一本書《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所謂“偏執狂”是指對事物的高度敏感,對市場而言就是不斷開發新產品,走在別人前麵。
獨霸電腦芯片市場10餘年的英特爾公司,在新產品與技術開發戰略運用上駕輕就熟。
20世紀80年代初,英特爾公司就敏銳地覺察到半導體將成為電子、計算機和通訊產業革命的基石,於是決定研製生產微處理器芯片。1985年,開始供應386芯片。1986年,386係列芯片全麵上市。當時,英特爾公司作為全球惟一一家386芯片供應商,賺足了利潤。到了1988年,公司僅386芯片的產值就高達10億美元,但是,英特爾卻沒有驕傲,他們仍在加快486係列的研發步伐,他們認為,隻有馬不停蹄地創新,企業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厄運。1989年4月,英特爾如期推出486係列。此後英特爾推陳出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不久586係列誕生。1997年,英特爾又推出Pentium Pro MMX係列芯片。英特爾這種在產品成長期就開發推出新產品的“快速折舊”法,使競爭對手“跟之不及”,疲於奔命,而本公司則牢牢掌握了市場主動權,雄居芯片霸主地位。
彼得斯說:“市場麵前人人平等”,誰不注重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運用,誰就隨時可能被淘汰。這是市場的競爭規則,就連微軟這樣的軟件巨頭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