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用行動化解危機(2)(2 / 3)

麵對眾多競爭者的強大攻勢,IBM公司並未立刻予以回擊而是采取了右臂擊左臂,IBM攻擊IBM的自我攻擊戰略。因為這時的IBM公司已今非昔比,實力雄厚。隻要能自我完善,使競爭者找不到突破口而徒勞無功,那麼就勝券在握了,何必勞神費力對他們動刀動槍呢?

於是,IBM開始對自己開刀了。它提出:“要比IBM更價廉物美”。公司不斷推出新型優質的產品,淘汰劣質過時的產品。市場上,IBM公司首先推出了XT型俱計算機,搶占了市場先機。它裝有一個硬盤驅動裝置,能夠存入5000頁的圖文資料。接著,裝有全新微處理器的AT型個人計算機取代了XT型個人計算機。《華爾街日報》對此評論道:“AT型個人計算機為它的競爭對手和自己的產品帶來了一股無形的壓力。AT型計算機功能顯著,價格便宜,它的市場銷售前景看好。這迫使IBM的對手們去重新思考自己的產品和戰略。”一位計算機行業的顧問甚至斷言,一年之內,AT型個人計算機的銷售量將超過第一代個人計算機和XT型個人計算機銷量的總和。

麵對IBM的自我攻擊戰略,競爭對手們毫無辦法,一切手段在IBM的AT型個人計算機麵前都顯得一無是處。在計算機行業首屆貿易展銷會上,IBM的AT型個人計算機獨領風騷,競爭對手們根本拿不出與之相抗衡的新式產品。《紐約時報》評論說:“在展覽會上,IBM的產品沒有受到任何挑戰。”連一向自負的蘋果電腦公司總裁約翰·斯卡尼也坦然承認:“個人計算機製造業像跌入一道巨大的‘凹槽’一般,已經陷入了深深的危機之中。”

這個“凹槽”就是IBM。IBM的新產品的出現使整個計算機行業都感到了危機。於是沒過多久,那些曾經刊登過攻擊IBM公司廣告的新聞媒介,紛紛轉向報道競爭者的損失情況。

原先氣勢洶洶的雷森公司見大勢不妙,連忙拋棄數據分析公司,結果稅後虧損額仍高達9500萬美元。老鷹計算機公司、幸福係統公司、哥倫比亞數據公司等都出現了大量虧損;皮特尼·波斯公司虧損2230萬美元,並放棄了文字處理機的生產;而計算機設備公司、奧新伯尼計算機公司則關門大吉。恐懼和憂慮籠罩著整個計算機行業。

如今,IBM公司已擁有600多億美元資產、40多萬名員工,產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超過500億美元,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計算機製造銷售公司,並被評為世界上經營與管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通過IBM的發展曆程,我們不難看出,創新是企業保持長期生命力的關鍵。要麼創新,要麼死亡。而創新就是企業的核心能力。由於IBM在危機管理中強化了其核心能力,所以才使自己巍然躋身於世界名企之列。

“華為的冬天”:向員工敲響警鍾

德魯克說,成功總是使得導致成功的行為成為過時的行為,成功總是意味著不同於自身的新情況。

華為公司第一次創業的成功掩蓋了內在的問題和矛盾,這很可能成為第二次創業的巨大包袱,而且競爭日趨激烈的外部市場隨時都會出現“意外”和險阻。

因此,華為公司隻有敏銳警覺並正確處理內部的各種關係,化解隱藏在高速成長背後的矛盾和潛在危機,才能使公司獲得創業的成功和可持續發展。

目前,由於國際電信業過度膨脹,導致其增長速度明顯放慢,但我國情況有所不同。在我國,電信業尤其是移動通信市場目前尚未飽和,開發潛力巨大。隨著國際市場緊縮和中國加入WTO,目前相對巨大的電信市場空間以及電信民族產業的“優惠”政策保護,肯定不會長久。國際製造商進入中國市場已近在眼前,它們的到來,定會帶來國際通用的定向采購模式,也定會與先期進入中國的國外運營商聯合搶占中國市場;同時,隨著中國電信業高速成長勢頭的減弱,政府將會逐漸放鬆電信管製,新興運營商不斷湧入,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的生存環境必然會日趨惡劣。

新世紀伊始,在“網絡股”泡沫破滅的寒流尚未侵襲我國、國內通信業增長速度仍在20%以上的時候,任正非發表了《華為的冬天》一文,預言“冬天”將會來臨,告誡全體員工要居安思危。他說:“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會破產,我們怎麼辦?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危機。泰坦尼克號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海,而在企業中,這一天早晚也會到來。對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是否認真思考過?我們好多員工盲目自豪,盲目樂觀,實際上,危要已經來臨了,這不是危言聳聽。”眨眼之間,“冬天”說來就來,2001年由於中國電信分拆及產業重組,同時歐美電信市場迅速飽和導致大量國際光纖通訊產品湧進中國,華為公司原本計劃傳輸產品銷售額可達200億元,結果卻僅為90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