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必不可少的調查(3 / 3)

在進行店址選擇時,7-11便利店主要考慮四個因素:一是店址;二是時間;三是備貨;四是快速(不需要深加工)。在店址的選擇上,7-11考慮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便捷,從大的方麵來講,就是要在消費者日常生活的行動範圍內開設店鋪,諸如距離居民生活區較近的地方、上班或上學的途中、停車場附近、辦公室或學校附近等等。總的來說,7-11特別注意在居民住宅區內設立店鋪,而且在決定店鋪位置的時候,非常注意避免在下述地點建店,即道路狹窄的地方、停車場小的地方、人口狹窄的地方以及建築物過於狹長的地方等等。

在進行具體的開店選址時,不同區域的7-11亦有自身的一些特色。日本7-11在某地開店時,不會采取零散設店的方式,要看店鋪的建立是否與伊藤洋華堂的發展戰略相吻合。在伊藤洋華堂已進入的地區,由於商業環境和商業關係都已經建立和完善。所以,在這些地區,7-11可以立即進入。在進入新地區時,日本7-11會根據地方零售商的建店要求從事店址考察,並在此基礎上,探討有無集中設店的可能,即在目標市場實行高密度、多店鋪建設,迅速鋪開市場。由於集中設店能降低市場及店鋪開發的投資,有利於市場發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便於7-11的高效率管理,因此,它已成為7-11在店鋪建立管理中的主要目標和原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日本7-11往往會收到很多要求建店的申請,卻並不是接到申請後就立即建店,而是根據7-11的地區發展規劃,在同申請者充分溝通後再作決定。以日本北海道釧路地區為例,1994年釧路市有多家酒類零售商申請加入7-11,以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生存和盡快發展。當時,釧路市共有商家400多家,其中8家從事折扣店業務,占領著當地市場份額的38%~40%,而剩餘的392家隻擁有60%~62%的份額,在強烈的危機感驅動下,他們紛紛要求加入到7-11的行列。對於零售商的熱情,7-11並不盲目應允,而是認真考慮釧路地區是否為7-11整體發展戰略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當時的日本7-11正在從北海道的劄幌、旭川、函館向北見、網走等地區進軍,此後的目標市場便是十分有希望的釧路、帶廣,因此,地方零售商的意願與7-11的整體發展戰略不謀而合。在這種情況下,7-11接納了地方零售商的申請。除了地區戰略上的考慮外,7-11做的第二步是通過與申請者的溝通,讓他們了解便利店的經營特點和基本要求,從中甄選出熱心便利店業務、有能力的經營者。1995年夏天,7-11在釧路開設了第一家店鋪,之後,發展到了20家,全部實行24小時營業,其中有70%的店鋪是原來的酒類零售店。7-11正是通過上述戰略和管理辦法,把自家店鋪迅速擴展到日本全國市場,貫穿南北,理所應當地成為日本便利店中的老大。

通過采取地毯式轟炸的集中開店策略,日本7-11在一地區內以密集開店的方式,形成壓倒性優勢,以達到規模效益。當總部決定在某地開店之後,征募顧問就開始選點,並尋找合適的零售店,然後開展說服工作。日本7-11總部會對商店的地理位置、房產狀況、資產、周圍人群構成、店主素質等多項要素進行考評,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預測加盟店的營業額和發展方向。

再以發展店鋪最密集、做得最好的我國台灣的7-11為例。其絕大多數店址都設立在“三角窗”地帶上。所謂三角窗地帶指的是位於街角或十字路口上兩麵朝著馬路的黃金店麵,根據資料指出,此種店麵區位具有阻隔性,能攔阻路過的人潮車潮,引發他們想停下來購物的欲望;再者,此種店麵區位能擁有較大門麵,更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和好奇,進而達到促進消費的效果。

而事實上,台灣7-11在店麵的區位選擇策略上亦花了一番心思,其考慮可分為以下幾點:

商店麵積:100平方米左右。

阻隔性:道路寬度12米以下(此點或許可解釋為,若麵對的是太寬敞而車流量極大的馬路,路過車輛不方便暫停購物,消費欲望降低無法達到預期的阻隔性)。

居民水準:特種營業區最好。

人口腹地:最少700戶。

購物之方便性:太方便者不好(太方便會降低便利店存在之必要性)。

機會性:市場、夜市、學校、戲院、加油站、醫院或工廠。

交通線路性:公車之下班站牌(可招攬等車或下車的上班族順路購買日用品)。

影響力:台灣7-11會不惜花費較高的配送成本,將加盟店的觸角延伸到太魯閣、小琉球、金門等較偏遠的地帶,為的就是塑造7-11“好鄰居”的品牌形象。

而在我國大陸,7-11的開店又有不同的特色。北京7-11便利店主要選址在北京的商業繁華地段以及交通樞紐地帶,經營特點是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務,與位於居民生活區內的中小型超市定位有所不同。而廣州7-11既重視商業地段,也重視居民區,還看重新點開發。譬如,2003年1月初,廣州7-11正式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在廣州地鐵二號線全線各分站設立便利店。這使7-11成為大陸第一家開進地鐵的便利店,此外,7-11還準備在深圳地鐵全線貫通以後,在其中大力布點,搶占先機。為了配合地鐵顧客的獨特要求,廣州7-11充分汲取了香港7-11長期致力於地鐵店的營運經驗。廣州7-11地鐵站各分店對售賣的產品和各項便民服務都有特別的設計。在產品方麵,地鐵店主要售賣報刊,電池、膠卷、飲品、早餐等。在服務方麵,店裏主要售賣各種電話充值卡以及IC卡。因此7-11各地鐵分店按照地鐵顧客特性,精選貨品種類,並細心部署每個貨架所陳列的產品,可以更快地為顧客提供便利。

第六節 特殊的店址:金融地點

從以上總結分析來看,傳統7-11便利店關注的店址主要是實際的地理環境,但從現在的發展來看,無論是美國、日本的7-11還是我國港台地區的7-11,都已充分考慮到了金融地址的重要性,其主要紐帶就是已有數十年悠久曆史的自動櫃員機(Automatic Trade Machine,ATM)。早在1998年11月,我國台灣的連鎖便利店霸主7-11就宣布與有關銀行機構攜手,在店麵放置自動櫃員機。在便利店中設置功能全麵自動櫃員機,如同在商店中開設一家“店內分行”,讓金融服務與消費者的距離拉得更近。當時的統一集團總裁高清願即說過,7-11提供的服務已從提供民生用品、鮮食商品,擴大到各種水電費代收,影響力早已從純粹商品買賣,擴大到金融服務。

這種轉變,對消費者來說,代表了金融服務進駐民眾的社區生活;對便利店而言,與金融業的結合,更是選址上的一種實質突破。從金融業來看,便利店已有的“集客”優勢,銀行很難望其項背。在快速流動的人潮與車流中,誰能聚集最多的人停下來消費,誰就贏得先機。便利店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由便利店來看金融業,民眾對金融服務的依賴,以及自動櫃員機引發的潛在商機不容小覦。因此,隻有在可能的情況下,便利店在開設時就該有一定的金融服務,以占據金融地點的有利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