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台灣地區居民有20%的人口每天會到7-11!平均每天約有600多萬人次光顧7-11,400多萬人次在店內進行消費。目前,統一超商公司經營的7-11便利店數量,僅次於日本和美國本土。而且,我國台灣地區7-11門店的密度更是世界各國或地區之首。
鑒於台灣7-11發展得如此之好,2000年,美國7-11總公司與台灣7-11簽訂了在中國台灣地區的永久授權合同,這也是美國7-11在本土外授權的公司中,至今唯一簽訂永久授權合同的。
在進軍我國台灣地區不久後,美國7-11又把目標對準了我國香港地區。1981年4月,香港怡和洋行成員公司——香港牛奶公司得到美國7-11授權,率先在香港跑馬地電車總站開設第一間7-11,成功地把24小時連鎖便利店的零售經營模式引進香港,在當時,24小時店鋪營業對於香港零售業界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一露麵即引來市民爭相上門。7-11在香港經過多年打拚,在顧客群鎖定、市場理解以及成熟的管理模式方麵都有過人之處,成為了香港便利店的龍頭。
香港7-11的發展與日本7-11的發展有一些比較類似的內外條件。在香港這樣一個現代化的海港開放城市,生活節奏很快,人們普遍存在著一種時間短缺的感覺,寧願為獲得更快、更周全的服務多付金錢。而在7-11便利店中,消費者能在買到即食的物品和飲料,而高效的7-11也不會讓顧客在店內四處尋找商品或排隊付款。而且,香港7-11的經營滿足了相當大的一些需求,填補了超市的一些空白。超市營業時間比較固定,在當時的香港一般是早上9時到晚上9時。這讓很多從事夜間工作或夜出遊玩的人很不方便,7-11正好符合其要求;一般超市不設飲食部及加熱設備,使得一些需要即時享用食品的消費者,譬如開夜車的司機等,隻能在超級市場買食品回家享用。而便利店則為客人提供了加熱烤熟的設備,消費者方便不少。
香港7-11亦采用了特許經營方式,於1983年引入,現在已成為全港最大也是最成功的特許經營網絡,多年來為有誌於零售業發展的投資者實現夢想提供了“便利”。投資者隻需出總投資的20%,便可開始經營便利店,其他的投入由怡和公司提供,這樣的特許經營條款,對富有創業精神的香港人極富吸引力。因此,香港7-11的發展勢頭非常好。2004年7月11日,7-11在香港的店鋪數目突破500家;僅兩個月後,香港7-11大手筆收購由南華早報零售有限公司經營的87間“地利店”,使香港7-11在2004年底時突破了600家,到2013年已超過900家。這些店麵服務全港700萬人口,每年到店顧客人次超過三億三千萬次。
同時,香港牛奶公司進行了支線擴張,他們獲得了大陸華南地區及新加坡兩地的經營授權。1992年,他們把7-11店開入深圳,當時以深圳為代表,地處大陸開放最前沿的華南市場,經濟發展較快,富裕程度較高,對外來的消費品的接受能力也很高,外來人口大量湧入,尤以單身、學生、年輕家庭為主,是一個很快能讓便利業態蓬勃起來的區域。在深圳打開局麵後,香港7-11又瞄上了廣州。經廣州市對外貿易委員會引入,香港7-11便利店(中國)有限公司與廣州市外經貿易實業公司合作,於1995年底成立了廣州7-11便利店有限公司,並於1996年7月11日在廣州市開設了第一家分店。
2001年,香港牛奶公司成功地拿到了祖國大陸第一張外資連鎖便利店通行證,與廣東信捷商務發展組成合資公司——廣東賽壹便利店有限公司,從而開始進入較快的擴張期。先是收購了5家am pm便利店,從而將多年的宿敵徹底拒之廣州市場的大門外。後於當年4月11日,在廣州同日開張11家新店,令業界為之側目。2002年8月21日,作為廣州最大的便利店連鎖機構,7-11誕生了自己的第100個兄弟。廣東7-11第100家分店坐落在解放北路金桂園小區1374號店鋪,為附近居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上午11點鍾開業伊始,顧客就絡繹不絕,當天銷售業績即超過3萬元。
十多年來,深圳7-11和廣州7-11以“方便、快捷、友善、清潔”為服務宗旨,向顧客提供優質高效的二十四小時便利服務。根據顧客要求,他們不斷補充服務內容,更利用7-11店鋪網絡之便,擴展了八大項24小時便民服務,包括:
1、電信相關服務:包括各類電話卡、手機充值卡、補換SIM卡及提供手機充電等。
2、互聯網相關服務:上網卡、遊戲點數卡及網站點數卡等。
3、票務服務:包括體育彩票、彩票投注卡、各類演唱會、展覽會及講座門票,以及泊車卡等。
4、代收報名服務:代辦各類培訓的報名手續。
5、訂購服務:代訂考試教材、潮流用品、禮品等。
6、送貨上門服務:根據不同區域的顧客需要,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7、傳統便民服務:出售郵票、複印、傳真等。
8、除利用店鋪網絡優勢之外,7-11還利用櫃台處理交易的特點,成為首家在廣東市場上提供另類繳費途徑的網絡,發展繳費服務。
到2004年2月,香港牛奶公司所屬的7-11在華南地區已擁有156家門店。但要看到的是,華南的7-11雖然經營成效不錯,但還欠缺像在日本以及我國台灣、香港地區那樣特色鮮明的盈利模式。小到調整貨架位置,大到進軍社區、增加品類,建立便利招商大店模式,從賣商品到賣便利店服務,廣東的7-11還有待形成本土化模式,拓寬發展空間。以7-11這般良好的品牌,十餘年間,7-11在富饒的華南地區隻增店百多家,業績的確有待進一步提高。
由於我國大陸市場實在很大,美國7-11總公司亦覺得不可能有哪家公司能夠一下全部做好。是以,一方麵授權給香港牛奶公司;另一方麵,在2004年授權日本7-11進入北京市場。2004年1月5日,美國7-11便利店總部宣布,中國商務部已批準7-11店日本分店同中國公司合資開店。作為外資的日本7-11便利店進入內地,選擇了北京首聯商業集團作為合作方。首聯集團的現任董事長是北京市商業委員會副主任,而且首聯集團的辦公地點也設在北京市商委內,首聯旗下擁有“北京億客隆商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莎望京購物中心”、“北京小白羊超市”等多家京城門店,已經構成了成熟而完整的銷售網絡,網絡幾乎遍布北京各個區,也為7-11便利店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資源。2004年4月6日,柒一拾壹(北京)有限公司宣告掛牌,注冊資本金為3500萬美金,日本7-11出資65%、北京首聯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出資25%、中國糖業酒類集團公司出資10%。該公司以24小時便利店為主要業態,以實現現有中小零售店的現代化、促進商業流通現代化為企業理念,在北京及周邊地區發展便利店,總投資預計7000萬美元。該公司以全天候的晝夜服務為主要特征,以向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社區服務為首要目標,通過引進7-11已有的先進商品開發、高精度訂貨信息係統和高效率物流通路等管理技術,結合北京市場特點,為滿足消費者需求不斷開拓公司業務。
4月15日,7-11在北京的1號店——東直門店開張,許多北京市民頭頂烈日排隊等候購物。日本7-11會長鈴木敏文表示,隨著1號店的開張,今後7-11在內地的腳步會越走越快。7-11在北京會采取一種“高密度集中開辦”的策略擴張地盤,預計5年內將開店500家,年銷售額達到28億元。北京7-11以盒飯、飯團、配餐等快餐食品為中心,逐步開發自家獨特商品,此外,還逐步開辟了係列便利服務。
隨後,除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外,7-11迅速往中部及西部地區擴張,到2013年時,在整個中國大陸地區的分店數量接近2000家,如今還在不斷地增加當中。
第四節 7-11版圖新擴張
今天,7-11是全世界最大的連鎖便利店集團。截至2014年初,7-11在全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共開辦了四萬多家門店,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韓國、澳洲、墨西哥等。她橘、紅、綠的商標及夜裏閃耀於都市的招牌,已成為一種社會景觀。日本的7-11無疑占據了榜首之位,北美地區次之,並且不斷地對外擴張和發展。
例如,在泰國,該國CP(Charoen Pokphand)集團(Charoen Pokphand)持有泰國7-11便利店特許經營權,其所經營之7-11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執行連續擴充分店政策。
1989年,CP集團從美國南方公司取得授權,在泰國經營7-11。在麵臨激烈競爭的情況,CP集團甚至不惜賣出旗下超級市場的業務,一心一意專注於7-11的開拓事業。從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7-11在泰國境內就開了354家分店,平均下來,幾乎每天有一家分店開張。截至2013年6月,7-11在泰國已有7210家分店。從收益上看,泰國的7-11也表現不俗,2003年,每天有200多萬名顧客上門,創造400億泰銖(9.85億美元)的營收。該集團2004年頭三季營運業績正常,達到預定成長目標,淨利達5億2,800萬泰銖,較2003年同期成長36%,便利店平均每日營業額由5萬598泰銖增加到5萬1996泰銖,成長3%。由於經營7-11出色,CP集團也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2003年,CP集團在曼穀證券交易所以每股42泰銖掛牌,如今已經漲到60泰銖以上。
此外,截至2013年中期,7-11在韓國與樂天集團合作,開設分店7000多家;在馬來西亞與成功零售集團合作,開設分店1400多家;在新加坡開設分店500多家;菲律賓開設分店800多家。除了亞洲地區的輝煌戰績,7-11還在墨西哥擁有1500多家分店;在澳大利亞及歐洲也分別有數百家連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