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則東南之地,其土脆,其民怯,其風俗,薄而不厚,非帝王必爭之地,亦非帝王萬世之業也。陛下:若選形勝為可進取之資,則荊襄上流,皆為我有,東連吳會,西通巴蜀,上盡江湖之流,下瞰中原之利,方城為城,漢水為池。且攻且守,坐控虜師,一舉而前兩河,可傳檄而定矣。欲取中原,不可居東南,此臣之所以,又為陛下謀也。
兵有將,猶臂之使指;將有帥,猶身之使臂,故能百將一心,三軍同力,父詔其子,兄詔其弟。雲雲。
接著,周南仲筆不停頓曰:陛下曩年躬擐甲胄,親冒煙塵,詔書具在,誰不聞知,未收尺寸之功,退守浙西,徒以僥幸之言,近慕光武,蓋光武起於河內,征王郎、征赤眉、征五校、征隗囂,身自將兵,戮力數十戰,肯為空言欺天下後世哉!臣不敢遠引異世為證,陛下知有祖宗故事否乎!太祖嚐謂宰相曰:朕指使將帥如偏裨列校,蓋抑其權勢,不使過製矣。今日諸將,尾大不掉,陛下已失於初矣。
尤其周南仲這一段話對嶽飛極為不利。首先周南仲點明了“東南之地”,不是龍興之地,不利於掌控全國,而最好的地方就是嶽飛駐守的荊襄之地,特別提到:“今之諸軍,相視若冰炭,相疾如仇仇,假使一軍深入,其誰為應,一軍陷陣,其誰為援,劉光世竊林館之清名,張俊負跋扈之大惡,嶽飛、吳玠、韓世忠之流,裹糧坐甲,首鼠兩端,所以然者,無主帥故也。”、“今日諸將,尾大不掉,陛下已失於初矣。”
又言:“又四川財賦不歸朝廷計,朝廷歲月和度千萬,皆取於東南,刻骨搥髓,民不聊生,養兵之外,更有奉使無益之費,不識國家何辦哉!”
周南仲的這些話,一下子將嶽飛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在六師之中,嶽飛的人馬占全國人馬的五分之一,還有繼續擴張的可能,不由得高宗趙構不收回賜予嶽飛的田地,阻止發兵,也為嶽飛之獄埋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