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藝術
作者:顏清陽
領導威信是指領導者在被領導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 它是使被領導者信任和服從領導者的一種精神感召力,是領導者一言一行引起群眾共鳴的綜合反映。人們常常把領導者的威信視為“無言的號召,無聲的命令”。現代領導者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有效地實現領導目標,不但要有權力,而且更需具有威信。領導者的威信如何, 對事業的成敗至關重要。那麼領導者應如何“立威”呢?
一是要以“德”立威。“德”是人的靈魂,高尚的品格是領導威信的靈魂。品行不端,心術不正,就沒有領導資格。我國人民自古就崇尚有德之人,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正己而後可正物,自治而後可治人”。這都充分說明了領導者具有優秀品格的重要性。具有優秀品格的領導者常常有巨大的號召力、說服力。好的品格會使人產生敬愛感, 並引導人們加以模仿和自覺認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道理就在於此。人們常說:做官一陣子, 做人一輩子。好人不見得是好官, 但好官必須是好人。“德之不端,其謀拙出,其本損焉”,部屬和群眾對於在德行和操守上有問題的領導者從來都是鄙視的。作為領導者, 第一要求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下級對領導者缺乏能力、知識、經驗等某些素質還可以諒解, 但如果領導者缺乏良好的品格, 則是不可原諒的。俗話說:“有德無才要誤事,有才無德要壞事。”可以說, 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 一切失敗都是做人的失敗。高尚的品格是一個人最寶貴的“無形資產”,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基礎。
領導幹部以“德”立威,就是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利益觀,不斷增強“德”的觀念,加強“德”的鍛煉,注重“德”的修養,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具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二是以“才”增威。荀子主張“無能不官”,可見,“才能”對於一個領導幹部來說是何等重要。如果說領導者的“德”是決定領導者威信的根本原因,那麼領導者的“才”則可以影響威信的高低。一個才疏學淺、平庸無為之人,是很難樹立領導威信的。一個領導幹部沒有一流的人品做基礎,是勝任不了領導工作的。但光有好的人品、官德,哪怕是德高望重,而沒有過人的才能和領導藝術,也不能成為合格的高素質的領導者。素質高的領導者往往具有超前的思維能力、運籌帷幄的統籌能力,群眾欽佩他、擁戴他;相反,腹內空空、才疏學淺的領導者,不會有很高的威信。
說以“才”增威,還應明白知識勝於權力,知識勝於財富,選擇學習,就是選擇進步。領導者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既要不斷向有“字”的書學習,也要向無“字”的書學習,從而不斷積累為人民謀利益的才幹,力爭以“才”增威。
三是以“廉”生威。“公生明,廉生威。”領導幹部廉潔與否,是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各級領導幹部能否樹立威信的關鍵所在。自古百姓愛“清官”,隻有清正廉潔,才能受到人民群眾的擁戴。而頭腦清醒的為官者,大多能在儉與奢、廉與貪之間作出明智的選擇,從而終守善道,流芳千古。
領導幹部必須養成浩然正氣,保持高風亮節,常修為官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棄非分之想,常省自身之過,以高尚的職業道德用好手中的權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清正廉潔,贏得廣大群眾的信賴,經得起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大潮的考驗,做到以“廉”生威。
四是以“公”助威。“治官事則不營私家”。領導者為“公”還是為“私”,為“民”還是為“官”,是決定人心向背的關鍵。實踐證明,領導者能公道處事,就能聚人、聚心、聚財、聚威;倘若領導者辦事不公,就會導致離心、離德、渙散、喪威。
在領導實踐活動中,領導者一定要敢講真話,不講假話,切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公道,獎罰嚴明,不徇私情;在人品修養中,領導幹部一定要把“公”字放在突出的位置,做到“毋因群疑而阻獨見,毋任己意而廢人言,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以快私情”;在幹部問題上,領導者一定要守公道,講原則,揚正氣,真正把那些群眾公認、實績突出、肯幹事、能幹事、幹好事、幹成事的優秀幹部選拔出來、重用起來,從而建立起政通人和、共謀發展的幹群關係,達到以“公”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