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張楊的暗示(2 / 2)

張楊也不解釋,沉聲道:“究竟為何,張某一時半會兒也解釋不清,隻望鄧兄能聽進張某的話,多加注意便是。”

鄧茂抱拳道:“多謝張兄提醒,茂記得了。茂還有些許事情要辦,便不在此停留了,就此別過。”

“慢。”張楊出聲叫住已經抬步欲走的鄧茂。

鄧茂麵色微變,轉過身反問道:“怎麼,張兄是要留住茂麼?”

張楊搖搖頭:“楊隻是最後想對鄧兄說一句話。這並州有我和丁刺史治理,當會努力掃除貪官汙吏,讓並州民眾安居樂業。楊希望,鄧兄探查了城中情況以後,能夠做出不在並州起兵的決定。”

雖說鄧茂神經已經有些麻木了,可是張楊這句話依然駭得鄧茂連退幾步。他的語氣中帶著些許顫音問道:“你……你怎麼會知道……”

張楊笑了笑,帶著一絲高深莫測的味道說道:“楊是上過戰場的軍人。”

張楊心想:哥重生以後可是有了不俗的記憶能力,在知道你的底細的情況下,把我們見麵後你的一切綜合起來,自然不難得出這個結論。

辭別鄧茂後,張楊前往軍營見過了高順,一月不見,高順將陷陣營拉扯出來,已經初具規模。望著嚴陣以待的陷陣營士兵,張楊感歎:名將就是名將,即便是自己占了後知幾千年的便宜,若是真要比較智慧,還是自己不如的。看來,亂世之中,若是真想要順利立足,還是得多收羅一批手下啊。

像張飛、關羽之類的還是算了吧,按照現在的趨勢,自己已然是來不及去拆散那三個好基友了。趙雲目前倒是還沒有認主,自己還有機會。可是以自己目前的實力,又有多少幾率能收下趙雲呢,不得而知。還有曹操,這個自己一向崇拜的人,若是今後真要自立,這曹操怕就是大敵了,將他扼殺在成長的搖籃中?

想到這裏,張楊暗自鄙夷自己:真是自大啊,以自己目前的實力,若要幹掉曹操,怕是癡人說夢了一些。

張楊曾想過為某個勢力打天下,可是很快就打消了這個想法。真要說起來,東漢中的諸多勢力都不過是過眼雲煙,能否容得下張楊還很難說。至於三分天下的三位大佬,張楊偏愛曹操,卻偏偏忌憚曹操的多疑,終究還是放棄了。一向不喜束縛的張楊,最後便得出了自立的結論,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收羅能人異士。

不久後,蒼狼隊帶著戰馬回來,數百戰馬入城,引得眾人齊齊圍觀。丁原大喜,命令張楊招收人馬,組建一支騎兵,張楊自然萬分樂意。若是丁原不提,張楊也要這麼做的,有了丁原的支持,張楊便盡可放開手腳去做。黃巾之亂將起,實力這東西,能多一分便多一分。

這一日,丁原召見,令張楊火速趕往州衙。張楊心中一動,隱隱察覺到有大事發生了。匆忙趕到州衙,丁原已經在大堂外門等候了。見到張楊趕來,顧不得寒暄,丁原急忙將張楊拉入大堂,語氣急迫地說道:“雉叔可知,太平道張角叛亂了。”

張楊心中一震,暗道:果然,黃巾之亂爆發了。

丁原神色間閃過一抹憂色:“現在張角勢大,朝中奸逆當道,朝廷肯定無力鎮壓張角的這次叛亂,當如何是好?唉,我大漢危矣。”

張楊見丁原著急,心知丁原忠於漢室,便勸慰道:“丁刺史不必慌張,地方各處都有自己的軍隊,朝中也不乏能人,丁原可以平息這場叛亂的。”

張楊心知,黃巾之亂雖然勢大,卻不到一年便被平息了,故而如此勸慰丁原。

丁原歎息一聲,神色間不見緩和:“雉叔可知,漢帝有旨,黨人終身不得做官。偏生那些有能力者,多是黨人。這可如何是好?”

雖然丁原忠於漢室,可是不表示他糊塗,一席話直接表現出他對朝廷現在的狀況的不滿。張楊心知,為了應付這次勢力浩大的叛亂,宦官與黨人之間難得地暫時拋開恩怨,放下內鬥,合力平息了這次叛亂。而為了兩方勢力暫時和解,漢靈帝隻得下旨解除黨錮之禁。

於是張楊勸慰道:“丁刺史無需擔心,若是楊所料不差,隻怕很快,解除黨錮之禁的旨意便要下發到各州各郡。若要平息這次叛亂,多半還會要求各州郡自行募兵,共同抵禦叛軍。依楊之見,當務之急是招兵買馬,以防叛軍攻城,同時也好在聖旨下來以後,及時出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