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白說到人物(2 / 3)

“這些人物的碰撞,會演繹出什麼樣的故事?”

我們需要解決這個問題,便要將人物的矛盾衝突,在特定場景、特定時間、特定群落中的行為模式,逐漸清晰化出來,這就構成了故事的過程,也就是在簡單之極的主線上進一步豐富故事情節的過程。將這個過程以各種手法技巧呈現出來,便是粗略的故事發展脈絡,也即故事的大略。

那麼故事的大略出現之後,在向讀者複述這個故事,也就是將有了大略的故事形成最終文字的時候,便會出現第三個問題:

“這樣的故事,會對人物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每個故事中,隨時隨地都充斥著各種矛盾衝突。而每個故事中的角色,也無時無刻不在經受這來自外接的壓力。

人物,就像是一個有著略微彈性的膠囊,一切外來的矛盾壓力都會在這個膠囊上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而這,就是情節對於人物的反作用力,所造成的人物性格的變化了。

當我們放下筆,回首這個故事的時候,不管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從這些飽經風霜的膠囊上的每一道傷痕,去會議它所對應的那段刻骨銘心的片段。這些片段累積起來,便成為了讀者對於這個角色感受,對於這個故事的感受。套用一個理論的詞彙——人物立體感。

說到這裏,大家也應該看到了。人物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被塑造出來的。而故事也就是這樣,一點一滴被創作,被講述,直至被回憶的。

?

《對寫作的見解》

1.必須要有大綱。

這是在新人寫作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甚至很多已經有過一定寫作經驗的作者也會犯。常常見到有作者朋友們僅僅是因為 偶爾想到一個絕妙的橋段,一個不錯的懸念,甚至隻是幾句頗有感覺的對白,就迸發出寫作的衝動,開始稀裏嘩啦地往下寫。結果卻往往在故事進行到一定階段,一 定字數的時候,當最初的那一股寫作衝動褪去之後,茫然了,於是要麼勉強拚湊,虎頭蛇尾,要麼幹脆太監掉。

我個人並非反對一時衝動下的寫作, 但是卻希望能將這種衝動長久地維持下去,至少維持到你的創作告一段落。可是寫作的衝動也好,稱之為寫作的靈感也好,是不可能持久的。那麼,我們就需要大綱 這種東西,來將閃現的靈感和衝動文檔化、格式化。這樣,在衝動和激情消散的時候,不會茫然不知所措。

那麼大綱是什麼?大綱要如何寫?

這裏我隻說個人的習慣,在下以為,從一個構想,到一個完整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都可以理解為廣義的大綱。

打個比方,假如我突然有了一個靈感,打算寫一個冒險類的故事。這個靈感本身可能很簡單,甚至有可能隻是一句話,一個矛盾,或者一個橋段。沒關係,以這個最簡單的東西,作為出發點,我們開始構架我們的故事。

首先,將這個構想整理為一句或者一小段簡介類的文字,整理出至少一條主線流程。

然後,在這個最基礎的主線之上,進行發散聯想,添加明線暗線、分支情節、人物設定、背景設定、矛盾衝突等等。

接著,我們開始添加一些係統類的東西,比如比如主角升級係統,社會係統,裝備係統等等。

下一步,順著主線的脈絡,逐步的豐滿劇情,將之前的那些東西選擇合適的地方,以合適的方式添加到主線進程中。

再然後,分出詳細的情節進度,章節列表,每一章節的故事梗概,從整體上嚐試著控製好故事的節奏和脈絡。

最後,從頭開始,用文字將所有的東西寫出來,這就是一個故事了。

好吧,這裏我想說的是,除去第一步和最後一步,其實中間的整個過程,你都可以看成是大綱……

大綱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你做完這個過程的每一步,那麼故事也就呼之欲出了。

2.配角的設計和作用

記得在下曾經在之前的評論裏提過一個觀點,人物和矛盾,某種意義上,是一部的靈魂。

人物一般來講,可以分為主角、配角和龍套角色。主角的設定,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心得,在下也就不廢話了,隻是想說說配角。

配角是用來幹嘛的?該如何去設計?

我們說,所有的人物都是為了情節和矛盾而存在的,不管主角、配角,還是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