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初探(2 / 2)

三、承認學生個體差異,把握全局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分層布置作業,實際上就是在承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把作業的功能分層落實,讓分層教學的過程進一步具體化,使我們的教學更有針對性,更能做到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在他們已有認知的基礎上,獨立完成適合自身層次的作業,減輕學習壓力,獲得成功的體驗,取得進步和提高。那麼,如何做好數學作業的分層布置呢?第一,教師要清楚每一個知識點要求學生達到的目標。這樣,在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更清楚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達到的最基本的要求。減少布置作業的盲目性。第二,要了解學生自身已有的知識情況,結合學生在學習上不同的需要,特別是學生的理解力。這樣我們才能利用不同層次的作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第三,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精心編製和組織分層作業。因為教材提供的練習題型,為我們組織分層作業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外,要明確每一道練習題目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的不同的目的和要求。第四、因勢利導,從學生的“錯誤”中拓寬學生的思維。眾所周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順利教學的前提與保證。在初中課堂中,存在不少因教師花時間處理學生違反紀律、師生教學準備不足出現大量無效動作等現象。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和活躍課堂等方麵所投入的一切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受製於以前評課的標準,不少老師仍隻注重上一堂天衣無縫的“好課”,而忽視了正在學習中的學生在課堂中出現錯誤才是正常現象。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學生有了錯誤,老師要寬容、理解,了解學生錯誤解題的思路和原因,讓學生在“出錯“”糾錯”的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激發興趣,拓寬思維。

總之,要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益,就要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實現教學的高效益,最終讓我們的學生學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