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初探
教學研究
作者:甘小莉
【摘要】要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教師要及時、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教學設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作者針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一問題,提出了以下建議:老師要全麵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通過小測的形式,既掌握了情況,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堅持精講多練,分段講解,講練結合。承認學生個體差異,把握全局,分層布置作業,讓學生獨立完成適合自身層次的作業,獲得成功的體驗,取得進步和提高。
【關鍵詞】提高;初中數學;效率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教學理念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教學不再是“教的主體”,而是“學的主體”,也就是說,讓學生主宰課堂,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而教師隻是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數學課堂更是如此。數學教師,要想讓學生接納你,就要大膽創新,改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把數學枯燥乏味、抽象難懂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直觀,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感受活動中的樂趣,從而獲得知識。課堂隻有短短的45分鍾,要充分利用這45分鍾,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一、老師要全麵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為了全麵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建議嚐試課前小測,通過小測可以及時了解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做法是在上課前3~5分鍾時間進行小測,內容安排:數與代數內容可設置1~2道題,其中一題簡單。如學完整式的加減第一節課後的小測題可設計為:①2x-5x;②4a2+3b2+2ab-4a2-b2。對一題就可得60分,通過打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空間與圖形部分可設置一道小測題,內容為所學知識的簡單應用或直接把所學定理結合圖形用符號語言來表示。如學完等腰三角形性質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後的小測題可設計為:畫出圖形,並結合圖形把該性質用符號語言表示出來。學完勾股定理後,可設計在一直角三角形中知兩邊求第三邊的題目。小測時間控製在3分鍾左右,當然也可根據本節課的容量進行適當調整,一般不超過5分鍾。教師還要利用課後時間及時反饋幫扶和補缺補漏。通過課前小測,一方麵可以有效地調整學生的上課狀態,使學生注意力馬上集中到課堂上來;另一方麵,在短時間內完成由教師直接監控的測試,比學生平時的家庭作業所反映的信息更加真實可靠,更有利於教師對學生的認識以及對教學效果的及時了解與掌握。
二、教師要精講,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
據心理學家統計,人的注意力是很難長時間集中的,13~15歲的初中生可以讓注意力穩定在20分鍾左右,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研究發現,一般中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性水平還要低於上述水平。那麼,怎樣才能更好提高課堂45分鍾的教學質量呢?建議課堂教學堅持精講多練,分段講解,講練結合。堅持持續授課不超過10分鍾,堅持讓學生當堂訓練,把課堂目標落實於筆頭。要求學生當堂訓練時教師要注意兩點:①明確發出指令三要素:任務要求、完成時間、先做完的學生再幹什麼。②教師還要學會在課堂上快速指導。也就是學生做練習時,教師除了監控外,還要有選擇性地對個別學生進行幫扶指導。這種分段講解、講練結合的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征,也符合數學學科的教學特點,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當然,精講與多練是一個辯證整體,精講的目的是為了多練,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最終要在學生解決問題中得以實現,由於數學學科知識的特點,要形成基本技能,沒有一定量的訓練是無法達到的,要通過一定的筆頭訓練,完成知識的鞏固深化,通過引導學生嚐試用剛學到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從而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