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轉變傳統觀念,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
新的課程概念指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需要將學生是主體的核心內容體現出來,以學生自身的全麵和諧發展為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以積極促進學生各方麵的素質提升為教育目標,抓好教學起落點,進一步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小學教學中,因為學生的個性鮮明,思維跳躍,對待事物的關注度持續時間短,思維和思考都是以興趣為起點,這就要求教師要打造和諧有趣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思考,與教師的思維碰撞出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合理整合、開發教學內容
針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單一的情況,教師可以圍繞單元教學的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和開發課外新內容。小學閱讀教材要求典範性、文質兼美還要富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所選擇閱讀材料必須要求題材、體裁以及風格的豐富度、難易度適宜,並且要符合小學生學習。因此,農村教師可以通過嚐試不同版本的語文教材,互優互補,汲取各教材中精華部分,將這些內容以一定的相關度聯係起來,有目的和有計劃地開展一些課外閱讀活動。例如,積極利用教學周圍的自然環境資源,結合書本上的自然環境描述,讓學生體會閱讀內容的同時,了解自己身邊的事物狀態。
4、完善各項教學設施
目前在我國,農村因為社會關注度不高,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等因素的限製,小學的教學設備往往比較落後。和城市小學比較,他們沒有先進的電子教學設備,沒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來源,缺少實際的教學設備,因此才會導致教學質量低下等現象。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門重視起農村小學的教學資源配置,不僅要優化農村小學的教育環境,更要求添置適當的教學設備。啟動專項資金建立起農村校園圖書館,豐富圖書館內資源,投入足夠的資金購買教學儀器和設備等。同時,還可以積極發動教師和學生進行自創教具,不僅可以挖掘學生的創造力,更能培養學生的課上關注度。
三、結語
總之,當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麵臨的種種問題是教育工作者們非常關注的環節,也是我國教育事業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隻要社會各界充分關注到農村小學教學,在完善農村學校各項設施和資源的同時,不斷培養和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好閱讀教學的各項教學計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有效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