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標下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高的措施
教學研究
作者:易正榮
【摘要】由於受到客觀條件的限製,如教學資源匱乏,教學設備落後等,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較為低下。農村教師應該抓住教育改革這個契機,努力轉變教學理念,先找到閱讀教學質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再製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比如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整合、分離教學內容,開展豐富的課外閱讀活動等,通過這些措施,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民族地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原因;措施
教育必須實現公平,否則不利於全民族素質的提升。而目前我國教育公平存在最大的問題,即城市和農村教育有很大的差距,這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城市的教育信息豐富,教學資源也豐富,而農村信息閉塞,資源匱乏。更為重要的是,每次教教育改革,城市往往處在改革的最前沿,這再次拉開了城市與農村教育的差距。如果不想辦法彌補,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1、教師的綜合素質不高
目前,我國還存在很多落後的農村地區,這些地區的小學教育由於受到很多條件的製約,缺乏整體素質比較高的教師隊伍。麵對全新的社會局勢,城市小學的語文已經更新,教學理念也在進行改革,農村因為條件原因,教師沒有辦法及時跟上進度,不能準確把握住閱讀教學中的本質、目標以及任務,更不用提係統性地完成閱讀目標了。
2、教學方法陳舊
閱讀教學其實是一項複雜的活動,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不僅需要教師因材施教,對教學內容進行周密的安排,更要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製定教學內容和計劃、目標。課前還要做好預習、備課工作,課堂中實時關注學生的狀態,及時根據學生表現合理調整教學環節。但是這些工作必須要求教師自身有比較強的係統教學理念,然而,農村教師缺少教學方式和和知識的運用,憑借傳統的教學經驗支撐閱讀教學,沒有充分體現新課改的要求。
3、教學內容單一
農村的教學條件有限,學生除了教科書和習題冊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書本,因此教師的閱讀教學就隻是圍繞教科書進行,課上,灌輸學生課本知識,學生機械地接受知識;課下,布置習題集中的各種閱讀任務。學生也隻有重複著枯燥的練習題和機械的課本知識,這不僅局限了學生的思維,更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對課堂失去興趣。另外,農村小學教學還缺少完善的教學設備,因為受經濟、社會關注度少等等的約束,教學設備嚴重缺乏,教師的教學參考隻有唯一的教科書,因此才使得教師的講課越來越枯燥,文化氛圍嚴重缺失。
二、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想要真正提高閱讀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就必須從問題的根源出發,針對實際情況製定詳細計劃和教學方案。上麵說到,影響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有三點,教師自身、學校影響和周邊環境因素等,因此隻有針對這些問題,積極主動地去改善和解決,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1、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教師是課堂上的指導者和知識的傳遞者,隻有教師自身的閱讀水平和綜合實力提高,才能直接影響學生,帶動學生。在這方麵,教師必須樹立起三種意識,第一,教師要從方方麵麵對自身進行開發和調整,積極擴展自己的知識麵,認真鑽研教材的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製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製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探究,利用其周邊多種資源,同時加強實踐,引導學生走出課堂,拓展視野。第二,作為語文教師,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必須填充自己的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基本教學理論,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第三,要產生對教材的開發意識。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對自然的一些描述的文章閱讀任務,而實際上描述的東西不一定比得上實際看到的東西,教師可以通過周邊的農村資源,讓學生自己體會真正的自然風光,從而從側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