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智力與能力並重
教學實踐表明,教學方法要科學化.就必須與心理學建立密切聯係。教學方法隻有以心理科學為基礎,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麵發展。因此,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既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重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麵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之下,學生主動參與、充滿情趣的實踐活動。以尊重學生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為基礎,做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並重,全麵實施素質教育目標。我們要著重抓好以下兩個環節:一方麵是著眼於人,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勞動,使學生產生信任感、親近感,這樣,學生的思維活動才能專注和不斷深入;要真誠地為學生服務,多征求學生的意見,盡量滿足學生學習心理上的需求:要著力培養學生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要麵向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另一方麵著力於用,指導與學習過程聯係起來。教學中,一要重視暴露思維過程。獲取知識、訓練技能都要重視培養學生能夠有條有理有據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和操作步驟。二要重視暴露學習方法。現代數學教學理論指出,數學學習有兩個方麵,一是數學內容的學習,二是數學方法的學習。我國小學數學教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好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往往蘊藏在教材之中,隻要我們深入鑽研教材、分析教材,相應的教學方法往往會應運而生。如課本中關於怎樣引入概念,如何講解例題,以及怎樣運用插圖等等都有闡述或安排,這些內容既是教材,又是教法,也是學法,我們在教學中要增強意識性,明確要求,悉心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