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統戲曲動畫片中的現代元素(2 / 3)

二、傳統戲曲動畫中的現代元素

觀看動畫片早已不再是孩子的專利,層出不窮的各類動畫作品讓人們的選擇餘地更加寬泛,觀眾群體也隨著動畫熱潮迅速擴大。為了更加適應現代審美心理和欣賞習慣,贏得更多的現代觀眾,傳統戲曲動畫片中引入了不少現代元素,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現代產品和技術穿越回古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人類智慧的積累,沒有早期的社會、經濟環境和知識基礎,後來的許多發明創造就不能實現,故科學技術及其產品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時代的烙印,它們按發展先後的時間順序出現在曆史舞台上。然而,當今的影視片中“穿越”成風,傳統戲曲動畫片亦難以避免,體現為不少現代產品和技術出現在古代社會。如昆曲動畫《十五貫》,知府況鍾假扮測字先生帶領衙役進入山神廟查案,“智能感應攝像機”和“超精密錄音筆”被安裝在廟中神像上;在況鍾巧妙地取到婁阿鼠手上的銅錢後,吩咐“馬上送化驗室進行化學鑒定”。而後劇情中,又有DVD、搖控器等現代電子產品依次出現。又如京劇動畫《徐策跑城》,薛剛在城下遇到徐策,向他介紹:“這是我兒薛魁。”這時畫麵中出現“DNA正確”的字樣。不論是現代電子產品還是DNA技術都不是唐代或明代的產物,而類似的“穿越”還有動畫《紅娘》中的出租汽車、《門禁》中的牢門刷卡器、《三岔口》中任堂惠使用的望遠鏡、《十五貫》裏出現的地球儀、《戲豬》中的摩托車、照相機、飛機、臭氧機及視覺中樞、視網膜、農藥殘留等現代名詞。

第二,現代讀寫習慣出現於古人生活也是現代元素在傳統戲曲動畫片中的表現。任何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裏麵包含著人們在特定生活環境中的文化積累和心理積澱,而中國的讀寫習慣即是如此。中國曆史上曾長期采用文字豎行直排、從右至左的讀寫格式,這一習慣在當代社會的某些地區或某些領域中還有留存,如一些老輩文人的信箋,又如書法藝術作品,或者是年節時的門聯、一些風景名勝區的楹聯等。但傳統戲曲動畫片中這一讀寫習慣卻常常出現不統一的情況,如常常出現的府名、店名或是地名的牌匾,《徐策跑城》中“薛府”、《鍘美案》中的“開封府”及公堂上高懸的“公正廉明”、《十五貫》知府堂上的“明鏡高懸”都是從右至左的傳統格式,但《戲牡丹》中藥店牌匾上的“萬全藥店”、呂洞賓過洞庭時出現的“嶽陽樓”、《十五貫》中查案地“山神廟”、《打金枝》中出現的“朱雀門”、《三岔口》客棧牆上“龍行天下”的牌匾,卻又是從左至右的排列順序,體現的是現代的讀寫習慣。現代元素在傳統戲曲動畫中的另一突出表現就是洋人洋文的出現。如同現代產品和技術穿越回古代社會一樣,戲曲動畫中現代社會的西方名人、英文單詞時不時也出現於畫麵。在《打金枝》中公主斥責郭曖時提到英國足球名星貝克漢姆遠程射門;《白牡丹》中呂洞賓第二次刁難不成,畫麵出現“youlose”;《鳳台關》裏張秀英與叛軍對陣時出現的VS;《門禁》中春英離開禁子時說“拜拜”,這樣的語言或是字幕出現在中國古代背景的故事中顯得十分突兀。而《三岔口》劇終時分,真相大白後,各人自報家門,都用的是先名後姓的方式,如“在下利華劉”“在下堂惠任”,並伴有英文名字“Mr.LIitUALUI”和“Mr.TANGHUIREN”出現。雖說片中解釋是為了迎接北京奧運會,但終是與傳統故事背景在風格上有所差異。

三、戲曲動畫片中現代元素帶來的思考

以中國傳統題材為主要內容的動畫作品引入現代元素的作用主要是圖解內容和娛樂觀眾。動畫片再現舞台戲曲時會受到諸如時間、空間或表現手段的製約,而畫圖解說是為了簡化曲折的情節,展示人物內心活動,前文所述現代產品和技術穿越回古代多為此類情況。娛樂觀眾,帶來更多的笑聲是動畫片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吸引更多的關注的手段。但傳統戲曲動畫不僅有中國戲曲的特色,還兼具傳統內容的背景,不論是圖解還是娛樂,現代元素都應與戲曲動畫中的傳統內容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