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統戲曲動畫片中的現代元素(1 / 3)

傳統戲曲動畫片中的現代元素

藝術研究

作者:林彬暉

【摘要】目前動畫市場上國產原創戲曲動畫片多在中國曆史與傳統文化中選取題材,展示了傳統內容與現代技術的有益結合。傳統戲曲動畫片在製作過程中,為了拓寬市場,贏得觀眾,在片中引入了電子產品技術、現代讀寫習慣、洋人洋文等現代元素,以圖解的方式詮釋了戲曲內容。但現代元素在動畫片中的運用應做到圖解恰當、娛樂適度和謹慎對待中西搭配等幾個方麵。隻有將經過精心選擇和設計的現代元素與傳統戲曲融合起來,才能形成完美的動畫作品。

【關鍵詞】傳統戲曲;動畫片;現代元素

中國動畫起步於2O世紀4O年代,在經曆了2O世紀5O、6O年代的輝煌後一度沉寂。如今,隨著動漫全球風行的熱潮和製作技術的迅猛發展,中國動畫亦再度興盛起來。富有中國特色的傳統題材曆來就是中國動畫選材創作的重要內容,如以古代小說《西遊記》為內容的《鐵扇公主》《大鬧天宮》《豬八戒吃西瓜》等,以民間傳說故事為內容的《神筆馬良》《孔雀公主》《三個和尚》等,都是出品於上個世紀的動畫精品。而近年來製作播出並廣受歡迎的作品中也不乏傳統題材的身影,如《三國演義》《自古英雄出少年》《秦時明月》《孟薑女》等,更有將傳統題材與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的動畫創作,戲曲動畫片就是其中突出的表現。然而傳統戲曲已與當代審美需求、文化心理產生了距離,為了贏得現代觀眾,傳統戲曲動畫中出現了不少現代元素。本文擬就以《中國戲曲經典原創動畫》為例對傳統戲曲動畫片中現代元素的融入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一、戲曲動畫片表現了傳統內容

戲曲動畫片是在中國戲曲作為動畫大背景的前提下,“以戲曲劇情為藍本進行動畫創作,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動畫風格”。

戲曲動畫片要表現傳統內容離不開戲曲本身的悠久曆史。戲曲藝術是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那些依然活躍於舞台的劇種劇目經曆了曆史的檢驗才得以留存至今。中國戲曲的發展過程是民族智慧彙聚與凝煉的過程,這裏麵有現代戲動畫可以大力開掘的資源。以動畫方式再現戲曲風姿是動畫市場開拓的新方法,不少動畫製作者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河南東鼎動畫製作有限公司五百集大型戲曲動畫片於2012年1月正式啟動,而此前,他們已製作了《牆頭記》《朝陽溝》《七品縣令》《穆桂英掛帥》《戲鼠》《借靴》等近百部動畫作品。湖南九天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湖南京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研創的《中國戲曲經典原創動畫》更是作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也已隨著“十萬張戲曲動畫入校園進農村捐贈係列活動”的開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影響,同時這些動畫戲曲在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播出後,也受到各個年齡段觀眾的歡迎,在網絡上被紛紛轉載。“隻需要幾分鍾就能領略一個劇種或劇目的精髓,讓許多年輕人看不下去的戲曲變得生動活潑。”

另一方麵,中國古代故事是戲曲動畫片重要的題材選擇。《中國戲曲經典原創動畫》作為首期中國戲曲經典原創動畫工程百集的第一批作品,其中的經典戲曲劇種包括京劇、越劇、豫劇、晉劇、昆曲、花鼓戲、高甲戲、楚劇等,劇目有《紅娘》《戲牡丹》《打金枝》《三岔口》《徐策跑城》《鍘美案》《九斤姑娘》《七品芝麻官》《鳳台關》《十五貫》《補鍋》《劉海砍樵》《打銅鑼》《討學錢》《門禁》《戲豬》《站花牆》。這些戲曲劇目多數擁有古代背景,如《鳳台關》講北漢故事,《紅娘》《打金枝》《徐策跑城》發生在唐代,《鍘美案》《三岔口》中都是宋代人物,《十五貫》《七品芝麻官》則寫明代判案,《戲豬》故事來自《西遊記》。就是那些以現代社會為背景的故事在內容設定、人物語言與服飾上也擁有明顯的傳統內容特色,如《討學錢》裏講述了私塾先生故事,《九斤姑娘》取材於紹興民間故事。戲曲與動畫的結合將傳統題材融入動畫作品,無疑對中國傳統戲曲的保護與傳承起到了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