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協商民主:線上線下互動促進公眾參與
新媒體既為民意表達創建了平台,又為利益群體參與博弈提供了可能性,並對網絡公眾參與走向現實公眾參與起到了強大的驅動力作用②。近年來,深圳把互聯網特別是新媒體作為引導公眾參與公共治理、促進協商民主一個重要渠道。如2009年底新任代市長王榮號召大家就城市發展和政府工作激揚文字、建言獻策的“我們一起當市長”網絡問政活動,瞬時點燃網民參政獻策熱潮。2010年紀念特區30周年活動中,深圳新聞網論壇發起“深圳最有影響力十大觀念評選”,經過網民和專家的反複投票、辯論、討論,“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等十大觀念由幾百萬人投票選出,影響深遠,成為深圳城市外宣上升到價值觀輸出的標誌性事件。2011年初深圳大運會倒計時200天之際,網友發帖討論《不比開閉幕式的深圳大運會應該怎麼辦》,相關建議隨後獲官方采納,成就了深圳大運會“不一樣的精彩”;大運會期間讓網友“主動申報停駛”的綠色出行網絡倡議,更是創下了社會管理共建共治的經典案例。深圳同時更注重通過平台和機製建設,暢通網民參與基層社區治理的常態渠道,例如“羅湖社區家園網”網絡服務台的設立,實現了政府從單向治理向多元共治的轉變,已收到居民提出意見建議數萬條,問題回應率達到95%以上,有效解決率達到80%以上。
五、政務服務:“微連接”打造能辦事的掌上政府
微信作為深圳企業的即時通信產品,也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移動互聯網的代表性平台產品,應用甚廣。目前,微信全球用戶數已近10億,中國大陸地區用戶數突破7億,月活躍用戶4.38億;其中深圳微信用戶月均發信總次數超50億次,活躍用戶占城市人口總量的83.5%。深圳地區有效公眾賬號已突破150萬,其中民生類政務微信公眾賬號也超過100個,涵蓋交通、醫療、教育、水電氣等市民日常生活生產多個③。深圳網信辦已啟動政務新媒體建設的“雙微一端”(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戰略,政務微信建設是其中的重點。為了更好地發展現有政務公號的功能,有關職能部門還計劃與騰訊公司合作,利用微信端口集成全市政務服務係統各賬號入口,打造一體化、智能化、移動化的“深圳市城市服務平台”。
筆者認為,深圳模式的經驗啟示在於,一是堅持公開透明與依法治理之道,無論信息技術和傳播格局如何變,公開理念和法治思維不變;二是尊重人民群眾的公民權利,遵循互聯網及移動新媒體傳播規律並因勢利導,用以改進城市公共治理,有效推動了社會參與和政府善治;三是堅持“服務”與“發布”並重的政務新媒體運營理念,通過切實便民利民凝聚網友,增強用戶粘性,同時引領傳播議程,提升政府公信力。
「注釋」
①陶希東:《國家治理體係應包括五大基本內容》,2013年12月30日,《學習時報》,A6版
②葉芳芳:《“新媒體時代”的公眾參與何從何去——從番禺垃圾焚燒事件看新媒體驅動型公眾參與》,《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11年,東南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1年9月版。
③數據係由深圳網信辦及騰訊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