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治理中的新媒體應用
新媒體
作者:羅忠政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決定》多次用到“治理”一詞,這是“治理”思想首次進入執政黨高層重要文件,這一新提法新變化,標誌著黨對“治理”理論的認識逐漸走向成熟、政府從傳統“公共管理”向“現代治理”逐步轉型。城市是國家治理體係中的重要單元,城市公共治理是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治理理論在城市中的具體應用。從治理結構體係看,國家治理應該包括並處理好“黨、政、企、社、民、媒”六位一體的結構關係①。
深圳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城市和以網民滲透率78.1%超越香港、新加坡的中國“最互聯網城市”,也是全球最大即時通訊工具和社交媒體QQ、微信等產品的發祥地,在通過公共傳播處理“六位一體”關係、運用新媒體創新公共治理方麵積累了寶貴經驗。本文試圖用案例分析、調查訪問方法,從城市外宣、新聞執政、公眾傳播、協商民主、政務服務等多個視角,解剖深圳這個新興城市在新媒體環境下創新公共治理的理念、做法與成效,為地方城市公共治理乃至國家治理創新提供一個樣本素材。
一、城市外宣:以社交媒體激活“公共外宣”
城市公共外宣是指利用第三方(多為新聞媒體)將與城市有關的積極信息傳遞給受眾,以達到塑造、提升城市良好形象的目的。長期以來,城市外宣多由政府主導,社會、民間參與不力。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社交媒體(自媒體)的出現與發展,為城市公共外宣提供了可能。2014年新華網發布“中國城市網絡形象排行榜·十佳城市”排行榜,深圳榮膺三連冠。名譽背後蘊藏著近年來這座城市外宣的悄然變化。2014年11月初,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刊登了記者Matt Sheehan在深圳采訪一係列雄心勃勃的初創企業家以及天使投資者的報道,稱深圳正從一個廉價製造基地轉型成全球重要的創新基地。作為世界創新城市的深圳形象開始紅遍全球社交媒體。深圳借此開展了一係列麵向國際社會的城市公關宣傳活動,並借力社交媒體擴大傳播影響。當年11月30日,舉行了“國際開放創新圓桌會議”,並發布《全球創客深圳宣言》。2015年初,深圳首次前往美國加州推介深圳創客;3月10日上午,一則寫著“MAKE WITH SHENZHEN”(與深圳共同創造)的“創客之城”巨幅廣告亮相美國時代廣場大屏幕,引發媒體關注。伴隨上述過程,一係列有關深圳如何“牛”的微信作品(代表作如《深圳,有錢就是這麼任性》)持續熱傳。深圳借國際國內移動新媒體之勢而發外宣之力,鼓勵民間自媒體創新,激活公共外宣,大幅提升了城市品牌在國內外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二、新聞執政:“多媒一體化”政務新媒體格局
深圳較早地在全國計劃單列市中成立了市委層麵的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從創新城市治理的戰略層麵,將信息公開、新聞發布、民生服務、輿情處置等融入互聯網信息工作的全過程,在統籌公共職能部門與社會力量方麵形成高效有力的聯動機製。截至目前,深圳已有57家政府機構開通了政務微博,深圳微博發布廳開通兩年以來,在新浪 、騰訊、人民 、新華四個微博平台,共發布微博內容80000多條,總轉發量超60萬條,成員單位粉絲總量將近2000萬,迅速成長成為躋身全國前十位的網絡發布平台。政務微信“深圳發布”於2014年4月10日正式開通,月均發布200餘條城市資訊;各級黨政部門和公共企事業單位開通了100餘政務微信公號,交通、醫管等民生事務部門還推出了政務APP;深圳新聞網論壇打造了溝通官民的在線訪談品牌欄目,形成了“多媒一體化”的政務新媒體矩陣,打造會說話、能辦事的現代服務型政府。深圳還早在2013年初即推出全國首個地方城市“網絡輿情應對能力排行榜”,從機製上貫通“輿情”與“事情”,實現輿情處置與公共治理相得益彰。
三、公共傳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互補
公共傳播在城市黨委政府以“依法治市”為核心的公共治理現代化轉型中發揮積極的助推作用。對此,深圳一方麵適應媒介融合趨勢,統籌用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以融合促進主流媒體發展的同時,打通傳統和移動兩個輿論場。2014年,市網信辦召開首次“移動新媒體運用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習總書記視察前海兩周年”主題宣傳活動。之後,《一分鍾看完前海兩年巨變》《前海這麼厲害,作為家裏人,你知道麼》等圖文並茂的微信作品,簡潔有趣地介紹前海新成就,受到熱捧。此後,深圳借勢全麵啟動“移動化”戰略,集合政務新媒體、主流融媒體、知名自媒體等三支力量,打造城市公共傳播的“移動軍團”。另一方麵,順應危機傳播新格局,堅持政務新媒體第一時間首發、持續滾動播發、多賬號聯動群發。如2014年5月中旬深圳突發特大暴雨災害,政務微博相關成員單位24小時聯動,提前預警,滾動直播,為網友解疑答惑,提供救助,被外界認為是當年政務微博聯合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成功範本。同月,深圳發生一起“砍人”謠言風波,引發地鐵一度停運、現場秩序混亂的後果,政務微博及時辟謠,很快恢複了公共秩序並澄清事實,事後又及時發布依法處置傳謠者的信息,凝聚了網民支持嚴厲打擊造謠傳謠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