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瓶裝老酒”“老樹開新花”現象更為突出
2014年“新瓶裝老酒”的再版現象比2013年更加突出。在全年進入銷售排行榜前列的圖書中,約3成左右是不同形式的(修訂版、數字版、kindle、簡裝版、精裝版、朗讀版)再版書,有的書籍甚至已有近百年的曆史。比如,亞馬遜創作空間再版的《中國問題》(The Problem of China)是伯特蘭·羅素1922年撰寫的,他對中國曆史、文化、教育及中國人的性格等問題的分析,至今仍有曆久彌新的感覺。
“老樹開新花”也仍是海外出版商的製勝法寶。那些海外政壇常青樹、資深政治家和中國國際問題專家,因其能在西方圖書市場和主流媒體產生影響,能在各大排行榜中領銜涉華圖書,且能產生久遠的影響而備受出版商的青睞。比如基辛格和傅高義等人雖年事已高,但他們的著作《論中國》(On China)、《鄧小平與中國的轉型》(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自出版以來連年再版、暢銷不衰。而戴維·蘭普頓、夏偉、魯樂漢、凱利·布朗、拉納·米特、羅伯特·卡普蘭、歐逸文等國際知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都是2014年再版圖書的重要作者,他們的觀點被廣泛引用,再版和修訂版的作品也持續受到關注。
六、中國官方、傳統媒體及社交網絡成為研究者的重要信息源
研究還發現,在涉華專著中,海外學者大量采用中國官方權威信息以及國內媒體特別是社交網絡信息來佐證其觀點。他們通過研究中國國內各類媒體公開討論和發表的觀點,進行對比分析,甚至主動設置議題、開展網絡調查。在有關中國夢、南海問題、中國企業走出去、網絡安全管理等話題上,研究者都廣泛地利用了政府官網和普通網民發布的信息作為參考,以啟發他們的研究思路或支撐他們的判斷。
比如,在《“剩女”:性別失衡在中國的覺醒》(Leftover Women: The Resurgenc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一書中,作者大量引用媒體報道、政府統計數據、個人采訪和微博的調查結果,證明性別失衡在中國“死灰複燃”的現實。在《中國走向西方》中,作者收集了因為“中國企業在國外的不規範行為”使西方對中國產品高度警惕的媒體報道。而《中美草根博客實踐:對60位中美國博主的研究》(Grassroots Blogging Practice in America and China: Studies on 60 American and 60 Chinese Bloggers)等書,則是對中國社交媒體進行的立體研究。
2014年海外涉華圖書出版的上述特點,為國內出版商做好中國圖書的對外出版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啟示。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圖書出版市場,中國出版業要想走得更遠、走得更深,就必須加強海外出版動態研究,有的放矢地了解海外受眾的需求,研究選題的最新熱點和賣點,甄選有針對性和吸引力強的內容,選擇有影響力和能夠解疑釋惑的作者,熟悉海外出版市場的整個流程。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提升中國對外出版的運作和協調管理能力,從而助推中國理論、中國觀點、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