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改革探索(1 / 2)

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改革探索

教學改革

作者:李文靜

【摘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定位,把握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內涵,構建多媒體和網絡教學的教學模式,提升英語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從而為國家培養造就高素質、創新型、綜合能力強的人才。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現狀;教學改革

大學英語作為高等學校的公共基礎課程,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全麵提高教學質量。從2003年開始,教育部就正式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證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也將從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入手,提出改革探索之路。

一、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和現實教學條件的限製,大多數高等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以閱讀教學為重點,以語言知識的講解為內容,以通過各種英語考試為目標,學生不能用英語進行交際,所學內容基本與將來工作缺少直接關聯,不能達到學以致用。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應試傾向嚴重,難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也不知道該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隻能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基本以講解語言知識為主,閱讀以外的能力訓練非常薄弱,基本不涉及語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

二、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曆經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完善,教學條件和環境不斷優化的過程。2004年初教育部又頒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製定並修改了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全國180 所重點高校又開始了新的一輪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在本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當中,教育部提出了以下三個方麵改革的總體思路:第一,修改現有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製定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將原來的以閱讀理解為主轉變到以聽說為主、全麵提高綜合能力上來。第二,改革現在的教學模式,將教師、課本、粉筆、黑板與學生、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改變為以計算機(網絡)、教學軟件、課堂綜合運用的個性化、主動式學習的模式上來。第三,改革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等大學教學評價體係。這三個方麵的改革都是圍繞著一個總目標,即全麵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我國的大學生在大學畢業時能基本聽懂英文廣播、能進行一般簡單的英語交流和具備一定程度的寫作與翻譯能力[1]。

全國180 所重點院校申報參加了“基於網絡的多媒體立體化教學體係”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分別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清華大學出版社開發的基於網絡的大學英語教學平台和視聽說課程係統——《大學體驗英語》、《大學英語》(全新版)、《新視野大學英語》和《新時代交互英語》。

參加試點的各高校組織教師研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領會文件精神,組織編製適合本校特點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以前單一的大班教學模式基礎上,適當的增加小班課堂教學模式、網絡中心自主聽力練習、課外自主學習等形式。許多高校還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改善學校的網絡教學平台,建立網絡課程,擴充網絡平台內容,改善網絡管理。同時,還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營造豐富多彩的學習英語的氛圍,比如各種英語競賽、辯論賽、英語角、影視欣賞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

三、改革探索的幾點思考

1、教學定位

在教學目標方麵,大多數高校都將“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其次才是“保持或提高學生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和“培養學生的職場英語應用能力”。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麵的信息交流。這一教學目標將聽說能力的培養提升到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上,所以教學定位就要以新的教學目標為方向,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提出加強英語聽說能力,決不是要忽視或減少讀寫能力的培養,隻是目前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普遍不強,但隨著社會發展,對英語聽說能力有了較高的需求,所以在我們教學中應對聽說有所側重罷了,但這並不意味著以犧牲讀寫訓練為代價。從目前情況看,我們大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很薄弱,詞彙的積累也差強人意,組織表達的能力欠缺,這些都大大製約和影響了口語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同時還應該清醒認識到,由於師資、語言環境、硬件設備等條件因素的製約,也要實事求是,要把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合理分配利用,全麵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