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府建初,墾兵以團為單位,下設三營,每三百五十人為一營之製,但編製不隻規定數量,因為兵少馬缺,不能照搬正規營隊每正軍一名,馬三疋,奴丁二人的標準編製,隻能設正兵一名,配馬一匹,輔丁一人。當時兵器主要配備刀矛弓箭,因為有以往經驗,韓可孤很重視火器的應用,又設火甲營,以邢之民為統領編入親兵序列,歸軍府直管。
由於大遼國殘破,墾軍又不屬於正規部隊,朝廷少有拔款,一切自力更生,因此武器一般簡陋。而一支軍隊中的武器合理配置,不僅關係到戰鬥力的強弱,也關係到各部營甲的組合構成。
完善編製,補充裝備,這是牽涉到今後軍府發展的大問題,韓可孤認真囑咐道:“這樁事體關聯頗大,非一朝一夕可以靖功。長風,莫太心急了。”李長風笑著看了他一眼,點了點頭,知道大人擔心他忙中出錯,亂了度量,畢竟這種東西自己也是初涉,製定務必嚴謹,必須能夠適宜長遠需要。“長風省得,博采眾長方為根本。”韓可孤讚同他的想法,笑著說道:“長風博學廣記,前人的經驗想來學得不少。——經驗無分友敵,但凡能為已用,便是好的。"李長風通透心肝,立即便將大人在前言後語中點出的意裏想得明白無比。所謂市有千金骨,涓人唯見之就是這個道理,無論金人宋人,在用兵之道上都有可取之處。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全賴兵役寓於民的“猛安謀克”製度打下偌大的江山,至今猶在延用。而每每被大人推崇備至的宋人嶽飛,雖然早早被冤殺死了,但他的武韜卻著實令人佩服,其生前所領大軍各設軍、將、部、隊等編製單位,軍一級統兵官授統製、同統製、副統製名目。另設統領、同統領、副統領,或者作為統製助手,或者隸屬統製之下分統兵馬。將級統兵官立正將、副將、準備將名目,總稱‘將官’。將官之下,又有訓練官、部將、隊將、隊官之分。設立背嵬軍作為親兵,前軍、後軍、左軍、右軍、選鋒軍、勝捷軍、遊奕軍、橫江軍、踏白軍,兵種多樣,可謂職司分明,秩序井然。
接到韓可孤的命令,李長風心中定數便是廣鑒經驗,博采眾長,結合自家實際,有選擇的引為己用。此時聽大人與自己想法吻合,不免心頭有些小小得意,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便如是也。韓可孤見他矜持,也自笑起來,沒有繼續說什麼。經過這幾年風風雨雨,他越發地感覺到,雖然一直以來為了達成心中目標,自己在不懈努力,但辦起事來依然時有縮手縮腳,這是手中掌有的絕對實力有限的緣故。不然,他也不會如此忌憚其它人會對自己產生誤解。所以他下決心必須將己經掌握的權力掌握的更牢固一些,將需要壯大的實力壯大得更快一些。而實力發展的進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他很慶幸收了李長風在麾下,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全麵型人才,而且能夠對自己死心塌地,感覺榮莫大焉。同時也讓韓可孤的心情更加迫切起來,擴充後的軍府墾團亟待人才,必須盡快充實忠於自己的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