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孫悠然就算整理出來也不會傳播出去的,畢竟孔穎達主持編撰的《五經正義》還頗受人嘲諷沒有頒行呢。孔穎達是什麼人?孔子第三十一世孫,八歲就學,日誦千餘言,悟性特佳。還在少年時代,孔穎便明悉了服虔所注《左傳》,鄭玄所注《尚書》、《禮記》,毛亨和毛萇所箋《毛詩》,王弼注《周易》;於儒經之外,還旁及諸子,兼善曆算之學。大業年間,煬帝廣征天下宿儒,集中於洛陽,由門下省主持,仿當年漢宣帝石渠議經、漢章帝白虎論禮之故事,下令在洛陽舉行大規模的儒學討論大會,三十二歲的他舌戰群儒、斬關奪將,奪得第一。在大唐又成為最高學府校長。這樣一身光彩的儒學大師,其主持編撰的書都沒有得到頒行,何況孫悠然這麼一個以雜學得名的小兒輩?唾你一臉算是對你客氣的了,孔老頭子可是因為辯經取勝還被刺殺過呢。
繼承和發展才是做學問態度,社會才能正常進步。孫悠然打算先搭起一個架子,然後內容就需要許多人來填充。
好不容易整理好了框架,孫悠然通知還在港口忙碌的學生老師回來,和著客棧整理辨識藥草的學徒醫生,打算正式闡明學堂的宗旨。閻立德聽到了消息,也一起過來聽聽孫悠然到底要發什麼樣的感慨。
孫悠然見著人都來齊了,站在二樓上道:“這麼些年來,我們莊子上有了醫館,有了工坊,有了學堂,一切看起來好像都是人家所說的奇技淫巧。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些所謂的奇技淫巧對國家的發展是多麼重要。今天召集大家就是要闡明我們學堂的觀點: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國家越來越富強,百姓生活越來越美滿幸福,達到甚至超過《禮記》中描述的大同社會,就是我們學堂的總綱。當然,這也許需要成百上千年的努力才能夠實現,可是我們一定要沿著這個目標前進。目標方向明確了,那麼用什麼來指導我們的行動呢?就是這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隻要我們秉承著這四句行動,大同社會終將會實現。重新梳理道德體係,錯誤就丟棄,沒有的就增加;學習和探索能夠使百姓生活得更幸福的方法;繼承先人一切文明成果並發揚光大;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探索國家民族長盛不衰的辦法。相信大家都是心中充滿愛的人,都愛著身邊的人,腳下的土地,自己的國家民族。我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們愛身邊的人、愛腳下的土地、愛自己的國家民族,那我們就有責任使她變得更美麗、和諧、昌盛。
現在大唐最流行的學說是儒家學說,儒家學說最大的優點在於傳承道德,端正人心,並引導向善,可是,它的缺點是看不起技術、科學。大家想想,如果一直按照儒家的思想治國,那再過一千年兩千年社會還是老樣子。三代之治是儒家常掛在嘴邊的事,然而,三代之治真的那麼好?恐怕百姓生活沒有現在好吧?能不能吃得飽還是一回事呢。而且,儒家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提出過一項能夠解決百姓生存的策略。前漢、後漢、前晉、後晉、五代、隋到現在大唐,無數次****,無數次改朝換代,百姓被屠戮了一茬又一茬,赤眉、黃巾起義等等,可以說,儒家培養出來的人當教書老師可以,讓他們治理國家實在太過勉強了。不說其他吧,黃巾就是因為沒有飯吃才起來造反的。如果當時提出開發江南,那有飯吃了黃巾起義還會這麼聲勢浩大嗎?如果有了三季稻那不是更好?再繼續增加糧食的總產量,說不定現在還是漢朝呢。
所以說,我們繼承先輩的一切文明,包括思想、道德、技術等等,然後繼續探索研究,解決社會發展出現的問題,引導社會更快更健康的發展。
今天就提出這個框架出來,你們的任務,就是填充好內容,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係,來指導我們的行為。”
二爺孫思邈聽了孫悠然的講解,點著頭滿臉笑容;閻立德聽完後卻若有所思,一臉嚴肅,也不知心裏到底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