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總綱(1 / 2)

第三十七章、總綱

最後孫悠然道:“伯獻啊,你還是好好去研究你喜歡的軍事去吧,我也得給自己找點事做呢,最近我發現有些事情必須得做了,不然學生們學習就會受到影響。有一句話叫不作死就不會死,慢慢看吧。”

送走程初,孫悠然就靠在椅背上閉目思考,都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但是前提條件還是思想跟得上趟,不然,能力越大的人,對社會的破壞就越大。就如走火入魔一樣,如果不能駕馭自身的能力,那給社會帶來****,這不是孫悠然的本意。孫悠然希望自己的學生都是運用自己所學推動國家民族發展的人,思想上的培養就是重中之重。然而,在這個時代傳播社會主義思想明顯不會有好結果。書到用時方恨少,孫悠然腦子翻來覆去折騰了半天,還是一片空白。

李湖進門就見孫悠然敲著腦袋一副沮喪的樣子,笑道:“伯獻給您出了什麼難題,讓夫君您如此沮喪?”

孫悠然歎道:“哪裏是伯獻出了什麼難題,是為學生的思想教育發愁呢。你看看啊,大話都說出去了,什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啊,現在好了,既然要做到這樣,那以後的社會該是什麼樣子的?最起碼也要描述出一個框架出來,讓學生們有些動力嘛。”

李湖想了想道:“從你對這四句的解釋來看,最終不就是要達到大同世界嘛。”

孫悠然哎呀一聲,道:“果然呐,我就一傻蛋,怎麼就想不起來這麼一篇經典的文章呢?實在是對不起這麼多年所受的教育。這也算是中國空想社會主義嘛!好得很,就是這個了,這就是我們學堂今後的核心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同社會,就是我們學堂建立的目標。而那四句話,就是概括為實現這一目標的行動的概括。”

橫渠四句被孫悠然解釋得麵目全非:為天地立心,本義是為天地確立起生生之心,可是,孫悠然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句話的意思是為天地之間的人建立起一個經得起考驗的道德體係,並使人們自覺地遵從;為生民立命,指為民眾選

擇正確的命運方向,確立生命的意義,他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探索更好的行政、研究更先進的技術等使人民安居樂業,生活越來越美好;為往聖繼絕學,本義繼承中斷了的孔孟之學,他覺得張老大人的解釋隻注重孔孟之道,忽略了墨家、兵家、醫家等重要學派,應該解釋為繼承先人優秀的文化技術;為萬世開太平,張載這個理想太過誇張。易者,變也!時移世易,大體上的指導確實能夠萬世不易,比如孝,比如友愛,然而,誰能夠使得國家政策萬世不變?計劃生育還準生二胎了呢。所以,孫悠然解釋為代代相傳推動維護國家民族太平昌盛。

其實大同社會的描述也很簡單,總會做到,至於更全麵的概括大同社會,並且去探索去實現,還是需要後人去努力。

而引導人民向這個目標前進的人,不但需要有超出常人的能力,還需要有駕馭這個能力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仁。孔子說,克己複禮為仁,然而,這個解釋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實在太過時了。仁,就是大愛,是一切道德的升華。它既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也包括對國家民族的親愛,它是人們對於美好社會向往之心的外在體現。

孫悠然之所以想要重新整理出一個體係,就是因為儒家學說隻重視心的修養而忽略了其他方麵。如果說思想道德是指導人行動的大腦,那農工商醫學等等就如同人的四肢,單單隻有思想,那國家民族就隻能延續著現有的落後,這是一種畸形的社會形態。古代一直在說格物致知,然而,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僅僅是格物致知內,也就是通過對外物研究而提高內心修養;並沒有格物致知外,研究外物自身的道理。所以,可以說古人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並不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就算做到了知行合一,也隻是完成了內心的修行。就算各個都是道德君子,可是天天啃野菜疙瘩也不是人該過的日子,何況儒家本身就有許多的思想道德就是片麵的甚至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