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長安微瀾
程初雖然對於孫悠然能夠數出這麼些已經有些名氣的年輕將領,但是還是覺得很少,離滿足軍隊正常運轉都還差很遠。孫悠然歎道:“難道真有那麼多天賦奇才?將領出名都是在殘酷的戰場上,現在大唐大仗不多,所以年輕一代沒有幾個出名的。可是現在大唐疆域廣大,發生戰事的幾率很大,內部叛亂、外部敵對這些總是會不可避免的發生,然後經過血腥殘
酷的磨礪,就會湧現許多出眾的將領,雖然這樣很殘酷、代價很大。不過如果是接受過係統的軍事訓練的人,那存活下來的幾率就很大,而且很快就能夠闖出名聲。”
程初道:“那是當然,朝堂上許多將軍都是從小就學習武藝兵法的,真正上了戰場才從死人堆裏學得經驗的沒有幾個。”
孫悠然道:“這就能體現知識傳承的重要性,所以,應該挑選出一批能夠讀書識字的年輕人出來,由老一輩的將帥教授,這樣國家軍事人才才不會出現斷層,國家在遇到戰爭的時候才能有人可用。這要像讀書科舉一樣,形成一個製度延續下去。”
程初直讚孫悠然這個想法非常妙,道:“以前兵法大多都是家傳,這樣隨著會兵法的人戰死,那兵法流傳就越來越少。”
孫悠然笑道:“最重要的是,那些有名的將帥子孫未必就學得會家傳的兵法。你看看大唐有名的將帥子孫之中,能夠真正得到真傳的有幾人?幾乎隻是在三流徘徊,甚至不入流,這樣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想不衰弱都不可能。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個人武勇在戰場上的作用越來越小,軍事指揮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最重要,個人武勇隻能作為關鍵時刻保命
的手段了。”
程初不同意,道:“也能在關鍵時刻激勵將士啊。征戰高句麗時薛仁貴就憑著一身武藝單騎衝陣,殺入對方軍陣裏攪得對方陣型大亂,我大唐軍隊趁勢大舉跟進,大敗高句麗。”
孫悠然道:“這是特例,特例懂不懂?這也隻是薛仁貴,而且武力正是巔峰時期的薛仁貴!我大唐有幾個薛仁貴?換做其他人,早就死得不能再死了,不但白白送命,而且還會打擊己方軍隊士氣,使得本來可以勝利的戰爭演變成大潰敗。這是拿自己和萬千將士的生命兒戲,所以如果你隻是一個小小的下級軍官,或者就是小兵,這樣做還隻是搏一搏,反正你死
了也對己方沒有什麼影響。”
程初道:“那薛仁貴雖然現在名氣大,但是都快四十歲了,看樣子這輩子是沒什麼機會了。”
孫悠然笑道:“什麼是特例?他不但天生神力,而且後天苦練家傳武藝,四十歲的年紀在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障礙。況且,誰說他隻有武勇?人家也有家傳兵法好不好?隻要上了戰場,必定大放異彩。”
薛仁貴後世名氣之大,直追和武則天掰腕子的狄仁傑。並且極具傳奇色彩。演義上麵他是大唐軍神李靖的徒弟,是太宗夢見的救駕功臣,而且,孫悠然還了解過他是曆史上明確記載的使用方天畫戟這種兵器的人。方天畫戟一般作為儀設,基本不用於實戰。薛仁貴使用這樣的兵器,確實證明他的武力高超,然而,一身奇裝吸引眼球的他太過拉風,快三十歲的人
了還這麼幹,很容易招來仇恨的。也許正是因為他拉風,才有了郭待封拖後腿,致使大非川之敗。
程初和孫悠然討論結束後,放低聲音道:“老爺子傳來消息,皇後收養了陛下長子陳王忠,看樣子是打算立為太子,老爺子想問問你的看法。”
孫悠然雖然不知道陳王最後的結局,但是武則天當上皇後,最後還坐上了龍位,可見李忠結局注定悲慘,道:“這些事與我們無關,站在一邊幹看著就行了。皇後收養長子,說明皇後和陛下之間出了問題,皇後急於用太子之位來穩固自己的地位。也就是說,皇宮內嬪妃之間爭寵越來越明顯了,一兩年就會大動幹戈。到時候站在哪邊都沒有好處,又沒有在權力
核心,別人也不在意我們支持,隻會在意我們反對,沒好處的事不幹,反正憑著現在有的功勞保證無憂。”
程初道:“老爺子也是這樣想的,就算最終太子成了帝王,也不可能拿我們開刀。”
孫悠然歎息道:“要坐穩太子位首先還得皇後位子穩固啊,看看皇後既然出此招,那皇後的位子也不穩了,真要是皇後下了,那太子肯定也要下,這樣幾乎沒有勝算的爭鬥我們就不要參與了。說來說去還是皇後無子,要是皇後早有子嗣,那別人就沒有爭寵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