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遊玩(1 / 2)

第十八章、遊玩

隨著調查結束,孫悠然開始準備遊玩的事宜。

首先是目的地的選擇,洛陽是天下之中,不僅是地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它有幾千年的文明史,千多年的建都史;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佛教首傳於洛陽白馬寺,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頭。再加上周圍有鬱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龍門山、香山等山脈;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等河流蜿蜒其間,有“四麵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所以洛陽可以遊玩的地方太多,隻能從中選擇兩個。

孫悠然專門請教了一個洛陽本地的老人家,才把決定除了先前說的龍門石窟,再去邙山。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郟山。它像一條長龍蜿蜒橫臥洛陽之北,東西橫旦數百裏,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後長眠的好地方,山上古塚林立,有東漢諸陵和王公大臣們的墓葬區。每當春天清明時節和秋高氣爽的重九,成群結隊的男女都要去邙山踏青登高遠望。特別是城北的翠雲峰,古木森列,蒼翠如雲,是人們登高遊玩的勝地。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嫋嫋,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

其次是遊玩需要的裝備。

準備好後孫悠然帶著就帶著一群人在向導的帶領下先到龍門,龍門雖然也有好看的景致,但是這次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們親身體會,從佛教開鑿石窟雕刻佛像一事了解現在的出家人走入了歧途,不再是原本純粹的一心向善的佛教了,其中充斥了大量貪婪之徒和愚昧之輩。並且還向學生們講解了佛教的一些戒律中的錯誤:

第一,戒殺生。學生們都知道花草樹木枯萎了,就是死了,它們也有生死,也有生命。但是佛教忌殺生沒有植物的份,還專門吃素,可見要生活就要殺生,不得不殺生。比如被侵略,難道還要婆婆媽媽的去感化?別傻了,人家正享受殺人掠奪的快感,傻乎乎的勸誡還沒有一丁點效果,人家已經殺完人收手了。所以,為了社會的發展,為了正義的長存,殺生也是一種必要的手段。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你打豬草喂豬很好,但是來去的路上你亂砍草木就不可取了。

第二,忌食葷腥。這就不用說了,學生們雖然不是學醫的,沒有專門學習研究,但是莊子上就有醫館,他們也知道動物內髒可以治療夜盲症。而且忌食葷腥成年人身體素質很差,孩子會營養不良、個子長不高。

第三,戒酒。現在高度酒已經不少了,雖然現在忌酒也可以,但是高度酒可以用來泡藥酒,生病了需要喝藥酒難道也要忌?

第四,出家。出家要斬斷俗念,也就是要與過去一刀兩斷,父母親人不要了,妻子兒女不要了,該盡的責任不盡了。難道佛就是這麼沒擔當的?父母對你好是應該的,你出家了就把他們拋棄了,這種事常人都幹不出來,何況是佛?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能娶妻生子。佛家的要義是精神上的修煉和對善的身體力行。如果沒有娶妻生子,何來的人類?難道要人類滅絕?不說其他作為父母的人,這一點就觸了許多皇帝的逆鱗。現在大唐人口本來就少,李治陛下正積極推動江南開發的計劃,恨不得把雞鴨都變成人送到江南區開荒呢。現在要是有人煽動,可能李治陛下會強迫和尚還俗到江南種地。不過,明年才是好時機,至於原因,這裏就不說了。今年朝廷安排自耕農和佃戶就有些吃力了,再加上和尚,那也許朝廷就安置不過來了,明年動手,朝廷正好騰出手來接收。

在龍門石窟轉了轉,孫悠然就帶著學生離開了。龍門石窟雖然在後世非常有名,但是在孫悠然看來,這是用無數人的血汗堆積出來的,尤其是現在還在開鑿雕刻的時候,這種感覺越加強烈。用百姓的血汗錢堆積起來的石像愚弄天下,讓更多無知的人虔誠的把自己的血汗錢拿出來雙手奉給他們享用是和尚們最願意幹的事情了。

相對來說,把好事辦砸,幹成了壞事的楊廣就可憐得多了,最終在曆史上留下了暴君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