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田大喜,站起來給孫悠然作揖,孫悠然笑著擺了擺手,道:“隻是小事情,不用謝。況且你今後治病救人,也是幫我行善積德呢。對了,你過來好半天了,快去看看你娘。”
周田走後,孫悠然接過李湖遞過來的記錄看了看,道:“這又要辛苦夫人了。”
程初夫人對程初道:“你看人家悠然對夫人多體貼,你什麼時候這麼體貼過我?”
程初忙討好道:“人家悠然是吩咐夫人做事,自家清閑。哪像我舍不得你累著,從來都不讓你做什麼。”
孫悠然笑道:“是啊,我懶散,我隻管動嘴吃動嘴說。寫文章沒有夫人寫得好,做事情丟三落四毛手毛腳,家裏都是夫人打理。看著夫人為了這個家辛苦操勞,我這吃閑飯的說幾句貼心話總可以吧?”
程初驚奇道:“難怪你早早就留了夫人在莊上,原來是讓你夫人學會了你好偷懶啊?”
程初夫人卻挑刺道:“人家夫妻早早就一起生活,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你當時為什麼不把我接過來?”
程初喊冤道:“那時誰家會這樣做啊?隻有悠然有這個條件。再說,你去我家學什麼?我家可沒有《數學》、《物理》這些,難道去學爺爺罵人?再說了,都是小娃娃,懂什麼感情啊?”
程初夫人道:“十二三歲都懂事了,有的已經有小孩了,當然懂。”忽然轉頭看著李湖道:“妹妹,你們那時有沒有做過什麼出格的事?”
李湖臉一下紅了,孫悠然忙道:“我們可是純潔的。”
程初道:“是啊,他們就是純潔的未婚夫和未婚妻的關係。悠然不是組織醫館對長安周邊做過調查嘛,結論是年齡過小生孩子容易出現孩子死亡,母親死亡,或者一屍兩命,建議十七八歲才結婚生子。雖然他們成親早,但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他們不可能犯這個錯誤。我想他們是不是現在還沒有……啊,難怪悠然從不上青樓,原來還是個小男孩啊。”
孫悠然不接話,站起來道:“一直坐著說話,都想到學生們還在街上做調查呢,也不知道他們現在到了什麼地方了,趕快過去看看。”
傍晚時分大家回到客棧,沐浴進食之後孩子們像往常一樣開始討論一天的收獲。孫悠然和李湖在房間裏討論文章該如何寫。
文章表達的主旨是母親對孩子的愛和孩子的孝順,而這兩種情感在貧困的生活中更顯得偉大,以李湖的文筆寫來一定會催人淚下。這樣的文章更容易勾起讀者的憐憫之心,比孫悠然教李端他們寫的議論文等幹巴巴的文章效果好太多了。
當然,周田他老爹是戰死的,可也不能就說我們不需要戰爭之類的話,畢竟與孫悠然關係密切的大都是將門,自家也算將門之後,這不是打臉嘛,不但幾個老頭子要找自家的麻煩,地下的孫觀爺爺也會氣得再死一次。先人早就說過好戰必亡,忘戰必危。古代生產力低下,交通也不發達,一次大型的戰爭,很可能就花掉幾年的積累。所以,如果經常發生戰爭,那也許對方沒有打垮你,你自己國家的民眾就起來推翻你了。忘戰必危就更好理解了,你一個富得流油的國家連軍隊都沒多少,那不是勾引別國來搶嗎?
不過,周田他家就是因為男人上戰場戰死,才導致了孤兒寡母的生存艱難,這是必須要寫上去的,所以,一筆帶過,這不是對死者的不尊重,隻是事有主次緩急,文章不是專門討論戰爭的。
李湖執筆寫完後,兩人又仔細閱讀修改後定稿,抄錄下來。明天拿給領隊保護孫悠然一行的將軍楊騫,借用他們傳遞公文的差役送到長安給皇帝李治。為什麼能夠到達李治手上?因為他肯定就是李治的親信,孫悠然相信他得了皇帝的旨意,會經常給皇帝傳遞消息。隻要跟他說一聲,孫悠然就再也不用擔心文章到不了長安,到不了李治手上。
第二天,事情果然如孫悠然預料的一樣,甚至楊騫還提出皇帝陛下也想了解洛陽的風土民情,等學生們的調查總結出來後,抄一份他送回去給皇帝陛下看。反正他會給皇帝陛下傳遞消息的事情兩人都心知,默契的避開了問題,顯得沒事般的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