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的一年(1 / 3)

第二章、新的一年

過了年,接下來就是春忙。孫悠然過年沒送幾份禮出去,也沒收到幾份。相比送棉被,也僅僅是兩個舅舅家送去年禮。來回禮的是兩個舅舅的三個兒子,大舅家的是大哥趙祁,二舅家是二哥三哥趙暉趙琮,也是人丁單薄的小地主。雖然三位表哥都再念書,可不出色,想考個功名難上加難。既然發現孫悠然這裏有這樣好的教科書,怎麼也得改過來學算學,到時候考明算也行啊。這一來孫悠然仍然悠哉悠哉的過日子,春忙就交給管家操勞,三個表兄就交給秦鈺幾個。直到幾天後,孫悠然帶著秦鈺他們從外麵回來,發現犁地速度太慢了。現在用的犁就是所謂的直轅犁,跟後世農村用的大不相同。於是,莊子裏的木匠就有活幹了。孫悠然畫了圖紙,然後指點木匠做出一個試試。其實不用試,這可是一直用到二十一世紀的家夥,當然比直轅犁好很多,是經過幾百千把年的修改定型的。又讓鐵匠打鐵件,這個不要多好的質量,生鐵就可以。

莊子上會木匠的多,很快就做出一個,扛到地裏試試。各位都是老莊稼把式,下地試幾下就喜歡上了。然後,木匠們陡然忙了起來,趕製更多的新式犁。幾人也一人送了一個回家讓木匠仿製。

既然弄起來了,孫悠然就把後世營養球的技術弄出來,雖然麥子這些不能用,但高粱還是可以的。又領著人拌營養土,沼澤挖的塘泥、農家肥、泥巴都弄細,上糞水,一層一層的。將就地來,拌了幾十堆。然後還有稻子育秧也需要。

這天,孫府來了位傳旨的官員,等孫悠然一身泥回來,忙沐浴接旨。孫悠然先問清接旨的程序,然後開始。等傳旨官員念了半天廢話,最後才知道是獎賞孫悠然弄出棉被和新式犁。先拉來一車綢緞銅錢,其餘的等襲爵再補上。據說程老爺子在朝會上顯擺,皇帝就像試用棉被一樣親自下地試用後,決定給予孫悠然嘉獎,順便把棉籽帶回去。

孫悠然聽了道:“棉籽帶回去也好,再盡可能多的收集,然後種到隴右去,好處多得很。以後弄出脫籽機,再改進紡紗機、織布機。憑棉花不占良田、畝產高、質量好的特點,很快就能進入千家萬戶。”

客氣地送走了傳旨官員,當然,禮不可少,孫悠然又開始農活。就連種菜都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套種。

接下來做營養球、下高粱種、稻種。老丈人家莊子就在隔壁,雖然也用上了新式犁,但聽說孫悠然又在搞花樣,怕孫悠然年紀輕輕又不懂農活,派姑娘和小子過來看看。他家就兩孩子,姑娘十四,小子十二。孫悠然看他倆來了,安排著坐下,各種吃食端上來。

各處了解了,小子李端跟秦鈺程初混熟了,就嚷著要留在這學習。孫悠然送過去的課本兩姐弟都在學,有一些無法理解的正好請教。孫悠然就把李端推給秦鈺去教,自己好輕鬆,當然,他姐李湖就得孫悠然親自教了。孫悠然早就給她取好了字:秋水。李湖字秋水,還是很好的。這年代,好多男的也沒有名,更別說字了。而且名用兩個字和一個字家庭成分是有區別的。女人家有名的更少,字就沒有了。印象中,隻有蘇軾給他三位妻子取過字。

這一來,在李端和孫悠然的努力下,李湖也住下來,而孫悠然更是把家裏的事情都交給李湖管理。看著李湖用算籌,孫悠然又做了一個算盤。雖然孫悠然勉強學過,但後來都用計算器了,也沒有用過。隻是教會李湖口訣就完了,剩下的就靠李湖自己琢磨。這一來孫悠然清閑了,可李湖就忙了。又要早上起來跑步,這可是孫悠然建議的,又要學數學物理,又要管家,又要琢磨用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