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助推新發展
社會
2015 年1 月17 日至21 日重慶“兩會”拉開帷幕,會期為4天半。期間,大會共7項主要議程,召開2場記者會,21日上午舉行第四次大會和閉幕會。重慶人民在中共重慶市委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麵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市委四屆四次、五次、六次全會精神,凝心聚力,開拓進取,動員和組織全市各族人民為全麵深化改革,全麵推進依法治市,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政協提案1630件 成果頗豐
17日上午9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重慶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孫政才、黃奇帆、張軒等到會並在主席台就座。重慶市政協副主席何事忠宣布大會開幕,全體人員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此次應邀參加大會的還有中共重慶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人民政府,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駐渝部隊軍以上單位的領導同誌;在渝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駐渝全國政協常委和有關專委會負責同誌;老同誌代表,市級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的負責同誌。會議還邀請了在渝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四屆市政協特聘委員和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市級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駐渝辦事處的負責同誌,新社會組織代表人士列席,參會人員1300餘人。本次會議將繼續邀請部分市民、還有駐渝領事館領事、港澳台僑特邀人士和部分市民代表旁聽會議。
值得一提的是,新經濟組織的代表人士將首次列席會議。
大會通過了政協重慶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議程。重慶市政協主席徐敬業代表市政協四屆常委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李鉞鋒代表市政協四屆常委會作市四屆二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
報告稱,一年來廣大市政協委員、市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共提交提案1630件,在推進全麵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大會提案1549件,平時提案81件。經審查,立案1361件,並案後交辦1270件,截至2014年底已全部辦結。提案所提問題和建議已解決和采納942件;列入計劃逐步解決和采納246件;因條件不成熟留作工作參考82件。提案者對辦理情況表示滿意1160件,占91.3%;基本滿意95件,占7.5%;理解15件,占1.2%。對不予立案269件已轉相關部門參考或作社情民意反映。
認識新常態 勾畫新藍圖
18日上午,重慶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隆重召開。本次全體會議的執行主席,由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孫政才、張軒、張國清、曾慶紅、鄭洪、楊慶育、周旬、杜黎明、沈金強等9位同誌擔任。張軒主持大會。
大會聽取和審議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和批準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批準市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審查和批準市2014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5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批準2015年市級財政預算;聽取和審議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聽取和審議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聽取和審議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選舉。
會議上,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黃奇帆作市政府工作報告,對2014年工作情況進行了回顧;同時,提出了2015年重慶發展的主要任務。黃奇帆表示,“十三五”時期,重慶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
黃奇帆講道,重慶工業發展正朝著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方向發展。2014年,我市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增長14%。報告稱,我市已形成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格局。“6+1”產業集群持續發展,汽車和電子信息兩大支柱全麵發力,全市汽車產量達到263萬輛,自主品牌占比和單車均價明顯提升。各類智能終端產量達到2億台件,本地配套率進一步提高。對裝備、材料、輕紡等處於不景氣周期的行業,實施“一企一策”分類指導,推動兼並重組,促進產品升級,努力降本增效,奮力開拓市場,扭轉了低迷態勢,產值增幅均超過10%。緊跟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發展趨勢,鎖定並布局了集成電路、液晶麵板、頁岩氣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了一批有長遠戰略意義的大項目。發揮工業園區支撐作用,產業集中度提高到76%。持續推進工業研發千億投入計劃,實施7個重大科技專項和42個科技支撐示範工程。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竣工運行。
黃奇帆表示,2015年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麵推進依法治理市的開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按照中央和市委統一部署,加強調研、集思廣益,深入研判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準確把握重慶發展階段性特征,進一步明確重大戰略任務和工作思路,認真編製“十三五”規劃,為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勾畫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