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遊戲音樂中快樂成長(1 / 2)

在遊戲音樂中快樂成長

毗陵藝譚

作者:吳敏峰

音樂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們既用音樂表達情感、也通過聆聽音樂培養高尚情操。在幼兒教育方麵,音樂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音樂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發展,集中其注意力,散發其思維;音樂可以調節幼兒情緒,激發其高昂的情緒;音樂還能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讓其享受美,感受美。因此,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幼兒音樂教育成敗與否的關鍵問題。

一、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教育活動

音樂教育活動能夠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音樂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創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平台。幼兒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律能力,因此在活動中運用動靜結合,情景表演等各種生動形象的方法,讓幼兒在聽、唱、動等實踐中體驗: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的全曆程。比如在給大班幼兒上音樂活動“熊和小孩”時,可以讓幼兒模仿小兔、小鳥的聲音,並采用情景交融的方法進行角色表演,引導幼兒隨音樂舞蹈,並在音樂停止後原有舞蹈姿態不動,幼兒會在感興趣的氛圍中學會邊唱邊表演。

音樂教材的選擇應注意是否符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不同的音樂帶給幼兒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如《龜兔賽跑》這首曲子,幼兒都說很好聽,尤其是模仿烏龜和兔子時,孩子們能模仿得栩栩如生,而且能立刻做出烏龜爬,兔子跑的動作,動作很形象。當幼兒聽到《小格桑》的音樂時,能夠立刻做出解放軍的動作,敬著軍禮,神氣的走著,嘴裏還不時說著:“我是小格桑”。可見,音樂的選材要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欲望。

二、加強幼兒音樂節奏訓練

幼兒音樂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他必須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通過無數次的音樂活動才能得到發展。節奏性活動是大班幼兒特別喜歡的活動。

針對這一特點,我一方麵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來感受節奏的規律,另一方麵是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同時在區域活動室內,布置了音樂活動室,擺放了各種節奏樂器,引導幼兒擺弄並熟悉節奏樂器,幫助幼兒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辨別各種樂器聲音的特色,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我則是在旁邊注意觀察他們喜歡什麼樣的樂器,喜歡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我通過準備小鈴、小鑼、小喇叭、小鼓等樂器,讓幼兒使用這些樂器進行節奏練習。

教師可以將音樂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讓音樂伴隨著幼兒學習、玩耍、放鬆、午睡,這對幼兒的發展也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如:中班的《大雨小雨》,首先讓幼兒感受大雨和小雨的聲音,並引導幼兒想象什麼樣的樂器最接近大雨和小雨聲,再讓幼兒嚐試使用些樂器,如串鈴、鈴鼓、鼓、沙鼓,讓幼兒選擇適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樂器,這樣不僅讓孩子通過歌聲和小樂器表現了對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時在探索中學習了不同樂器的敲擊方法。

三、保持音樂和幼兒生活的相關聯性

幼兒歌曲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真實地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把音樂和他們的實際生活相聯係,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幼兒的知識麵,而且可以通過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性和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