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打電話的少女”
人與事
作者:劉翔
當新生的“打電話的少女”再次亭亭玉立地展現在人們眼前時,多年來一直追蹤關注此案的筆者不禁“百感交集”:2000年春天,深受上海市民喜愛的坐落在上海市鬧市中心淮海中路、茂名南路地鐵出口處“打電話的少女”銅像雕塑突然離奇失蹤。這座雕塑當年被列為上海十大城市雕塑之一,在上海市民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並且因其很高的藝術價值,被收進《中國雕塑史》和《中國美術全集》。此案經媒體披露後,一時成為社會各方廣泛關注的焦點。
“打電話的少女”銅像到底為何不翼而飛?這個謎團困擾了上海市各級領導、公安機關、市民整整四年。直到2004年8月,經過公安機關的艱苦偵查,雕塑失蹤之謎終於解開。
一夜之間不翼而飛
讓我們的目光回到2000年的5月,那時上海的1300萬市民正懷著焦慮的心情,急切地尋找一個失蹤的“打電話的少女”的下落。該雕塑地處上海最為繁華商業街——淮海中路、茂名路路口,又靠近地鐵出口,緊挨著她的還有一個“東方書報亭”。馬路上川流不息,直到深夜也常是車水馬龍。雕塑怎麼會在眾目睽睽之下不翼而飛呢?
“打電話的少女”是上海油畫雕塑院雕塑家何勇的得意之作,也是淮海中路上第一座銅像雕塑。銅像中的少女神情清純可愛,楚楚動人。左手輕扶胯部,右手執話筒,左腿站立,右足點地,亭亭玉立。短發、短裙飛揚著青春的靈動與活力。
雕塑高約1.78米,重約350公斤,主要成分為青銅,價值近20萬元。如此“龐然大物”沒有三四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根本就別想搬動。而且還必須有輛車子作運輸工具,才能快速離開現場。記者詢問路口附近的幾個交通協管員,是否知道一直站在路旁的“打電話的少女”已失蹤?他們想了想,說因為吃不準是有關職能部門的正常移動還是竊賊作案,所以並未十分在意。
問及雕塑附近一座書報亭老板:“你最後一次看到雕塑是什麼時候?”她搖了搖頭道:“大概春節後就沒有看到了。”末了,她苦笑道:“人們對這座雕塑實在是太熟悉了,熟悉到幾乎人人都可以視而不見。”
兩條線索,兩番波折
據該雕塑所在地的原上海市盧灣公安分局瑞金二路派出所的一位民警透露,最早發現“打電話的少女”雕塑失蹤的應該是一對年輕的戀人。他們把約會地點定在該雕塑的附近,結果,他們各自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這座“舉市聞名”的雕塑。而最早向警方報案的則是上海市城市雕塑辦公室幹部鄭先生。2000年3月8日,鄭先生路過淮海中路、茂名南路路口,感覺視野裏似乎少了點什麼,仔細一看,原來是“打電話的少女”不見了。鄭先生立即向職能部門詢問,得知銅像並未作過移動,於是立即向警方報案。
接到報警後,原盧灣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六隊立即開始偵查。案件的偵破難度顯而易見:除了雕塑底座留下的“打電話的少女”腳印和斷落的螺絲帽外,現場幾乎沒留下什麼有價值的線索。雕塑與地麵的連接處切割痕跡十分整齊,那部“電話”也是很“小心”地被從架子取下。由此可推斷,作案者是個技術熟練,動作迅速的“職業殺手”。“打電話的少女”失蹤已有3個多月了,警方失去了寶貴的偵查破案第一時間。無法確定確切的案發時間,也就更不要說完成對作案對象的刻畫了。
據分析,犯罪嫌疑人夜間作案的可能性較大。根據銅像的高度與重量,作案人至少是兩名或以上成年男子,且具備運輸工具;綜合現場勘察情況,作案人應為文化程度不高的外省市來滬人員,很可能是拾荒人、走街串巷的小販之流。據此,偵查員們連續一個星期,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在案發地附近展開查訪;並對全市的廢品收購點和案犯可能銷贓之處進行了仔細的搜索和盤查。與此同時,還在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布了案情,發動全市人民積極向警方提供破案線索。
案情披露後立即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盧灣公安分局刑偵支隊每天都要接到無數電話,很多熱心市民紛紛提供破案線索。
2000年5月26日中午,貴州省貴陽市民嚴先生向警方舉報,“打電話的少女”現身貴陽市一家酒吧門口!偵查員在貴陽市同行的大力協助下,不僅查清了酒吧的地址,而且通過傳真見到了酒吧門口的“打電話的少女”照片!偵查員們一陣歡呼:“打電話的少女”失蹤的謎底,眼看就要解開!
5月27日,上海偵查員一行飛抵貴陽,在親眼看見那座雕塑後,偵查員滿心的希望被澆了一盆冷水:這根本就不是淮海路上的“打電話的少女”,隻是一個粗糙的仿製品!經了解,在裝飾酒吧門麵時,酒吧老板請酷愛藝術的吳先生設計並製作一座雕塑放在門口。吳先生從一本書上發現了何勇的“打電話的少女”,便按圖索驥製作了一座。一條看似極有價值的線索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