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下一步
運營
作者:董鵬 龔曉光 鄭迪凡
目前ERP的軟件很多,但管理思想卻是一致的。可以從管理思想、軟件產品、管理係統三個層次給出ERP的定義(見圖1)。其中管理思想是核心,軟件產品是載體,管理係統是環境。ERP的應用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企業信息化建設,更不是一個計算機硬件、軟件和互聯網係統的簡單組合,而是企業管理思想體現、業務流程再造、內外資源重組的過程。總的來說,ERP的核心管理思想主要體現在對整個供應鏈資源進行整合的思想,精益生產、同步工程和敏捷製造的思想,把事先計劃、事中控製與事後分析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整合企業內外資源,適時創新企業業務流程再造以及體現企業個性化資源管理特點。
圖1 ERP概念層次
今天ERP的管理領域已遠遠超出了企業內部資源計劃與管理的範疇。在社會逐漸步入電子商務的環境下企業間協同管理的階段,並將最終導致麵向全球化生產管理的新一代ERP的產生與發展。體現在ERP軟件上,今後將有四大發展趨勢。
協同商務,應用集成,與工作流管理係統將進一步整合
係統集成化整合前後台服務,麵向協同商務。ERP軟件在演變過程中逐漸集成產品數據管理、電子數據交換等原先獨自存在的信息係統,將企業中的產品設計和製造全過程的各種信息、產品不同設計階段的數據和文檔組織在ERP環境中,並部分具有了與係統外的EDI連通的能力。為了使整條供應鏈成本最低,ERP將更加麵向市場和顧客。
ERP供應鏈管理功能將進一步加強,並通過電子商務進行企業供需協作。ERP將支持企業麵向全球化市場環境,建立供應商、製造商與分銷商間基於價值鏈共享的新夥伴關係,並使企業在協同商務中做到過程優化、計劃準確、管理協調。最終ERP發展成為企業管理信息係統的支持平台。企業所需要的管理功能都能在ERP平台上找到,通過功能配置、工作流定製和崗位權限設置,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的需要。實現ERP和電子商務的整合,構成一個新的應用係統。隻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機統一,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準確性。
全麵的工作流規則保證與時間相關的業務信息能夠自動地在正確時間傳送到指定的地點。ERP係統目前正在向上遊采購的SCM和下遊營銷的CRM兩個方向迅猛發展。SCM、ERP和CRM的集成將會幫助企業真正實現自己的SCM並實現自己的商務電子化,以迎接電子商務環境下新經濟時代的到來。這是ERP係統與企業SCM融合的最終理想模型,集成化供應鏈動態聯盟是一個能快速重構的動態組織結構,它通過ERP係統與信息網絡技術相結合,利用電子商務將上下遊企業組成整個產業係統的供應鏈,實現供應鏈節點企業間的無縫聯結,並與其他企業或產業的供應鏈相連接,組成一個動態的、虛擬的、全球網絡化的供應鏈網絡,這是適應市場快速發展變化的極佳模式。最終ERP將會發展為企業關係管理(Enterprise Relation Management,簡稱“ERM”)(見圖2)。另外標準化將是ERP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與製造執行係統、過程控製係統的高度融合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度融合的時代,由過程控製係統(Process Control System,簡稱“PCS”)、製造執行係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簡稱“MES”)和ERP構成的全局自動化係統,將是今後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轉變的必由之路,它將企業信息係統與控製係統統一分為三級,其中最底層為PCS,即基礎控製係統;中間層為MES,它連接ERP和PCS,是企業信息化的基礎和有機組成,以分廠生產管理為核心,主要目標是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提高產量;最上層為ERP,對整個企業人、財、物、產、 供、銷等資源進行綜合管理。
逐步向應用網絡化和雲計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