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財資關係
資本
作者:劉國忱
隨著中國企業集團的迅速發展和持續擴張,企業財資關係呈現出多元化和複雜化的趨勢,並進一步影響著企業集團的規模、質量和效益。因此持續優化財資關係,是大型企業集團的CEO與CFO迎接嚴峻經營環境挑戰的一門真功夫。
財資關係的本質
實體企業已經陷入群體焦慮之中。是企業的核心功能,是資源整合、配置利用與升值;企業真實的困難是資源短缺,其中包括資本、人力、技術與市場等等的規模短缺或結構性短缺。資源進入企業到資源離開企業(即投入與產出)會形成多重內外部經濟關係,很重要的一部分構成企業財資關係。財資關係可以定義為企業資源整合、資源匹配、資源利用和資源價值實現過程中各種信用關係的總稱。
財資關係是維係企業生存與支撐企業發展極為重要的生命鏈條,在這一鏈條上分布著企業與金融資源的互動、與資本市場的聯結、與投資人的委托與代理、與成員單位的出資與控製、與政府資源的對接、與價格管製稅收關口等公權力部門的博弈以及企業內部勞資關係的調整等等。由這些鏈條組合而成的企業內外縱橫交錯的財資關係網,決定著企業財資的量與本、決定著企業能力的強與弱、決定著企業風險的高與低、決定著企業發展的快與慢、好與差。
IR、CR、MR
在大型投資類或實體類企業集團中,財資關係涉及麵寬,是多元的、複雜的、不斷變化的利益關係。在財資關係中,處於核心地位的有三大關係,即IR、CR和MR。
企業與出資人的關係(Investor Relations)相對穩定,關係向度比較簡單,利益訴求明確。
企業與債權人的關係(Creditor Relations)處於動態之中,企業不可控的程度較高,視信貸或債券市場的供求變動,債權的穩定性會隨之變化,CR的寬鬆和緊張就會呈現周期性,並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過於寬鬆的CR,會刺激企業過度投資,債台高築,債務邊際收益率不斷下降,導致資產質量惡化,產能過剩,投資回收期延長;過於緊縮的CR,會使企業資金鏈運轉承受打壓,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匹配度嚴重扭曲,進一步壓縮了存量投資的盈利空間,企業財務危機險象環生,債權人的資產因此會產生大量的壞帳損失。
企業與客戶的關係,實質上是企業與市場的關係(Market Relations),不論是供應鏈還是加工鏈、銷售鏈、服務鏈,均涉及到商業信用和相互的資金占用。MR決定了企業的自由現金流,是企業價值實現的關鍵環節,因為收入規模決定了利潤形成和償債能力,IR高度關注利潤,CR十分在意息稅償付能力。在以往的財資關係管理中,我們往往隻重視IR、CR,而忽略了對MR的管控,這是割裂事物的內在聯係,舍本求末的“條線主義”,現代財資關係管理,應將IR、CR、MR綜合而係統地加以安排,持續優化財資管理體係。
重新審視投資者關係
按照傳統理論,IR的形成與治理是基於委托——代理關係。但本人認為IR是資本權利的一種安排。資本的權利分為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首要的還應有“知情權”。在投資人不參與企業管理的情形下,資本權利被分割了。投資人對被投資企業擁有知情權、處分權、收益權和終極所有權。企業隻擁有占有權和運營權,是一種執行的權利而不是決策的權力。
好的IR管理應當是從製度和執行層麵劃分清楚各種權屬的邊界,充分尊重和有效保障雙方權利的實現。鑒於企業設立後要開展投資活動,因此在一級IR之下又會派生出新的IR鏈條。一級企業的投資者關係我們可稱之為上行關係(UP IR),而企業在取得股東同意後對外投資形成子企業,便會派生出下行關係(Down IR)。本企業對股東的所有承諾,基本上是通過投資管理實現的,下行IR的管理顯得十分重要。從上市公司暴露出的IR緊張程度看,主要是股東知情權受蒙,即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實;收益權受損,即公司虛構收入或在分紅上鐵公雞一毛不拔;處分權虛化,即管理層將下屬企業的資產處置轉入“內部人控製”的黑箱之中操作——通過末端(遠端)企業經營活動中的貴買賤賣獲取灰色收入,實質上是將上行股東的資產處分權扭曲和吞食了。
一級企業善待股東、優化IR的著力點應轉移到下行IR的管理上來,一是本企業投資形成的二級公司以及二級公司投資形成的三級企業,既要符合公司總體戰略,又要加強出資管理和投資管理,注重投資效率的提升,加大對增量資產質量的考核力度。一般情況下,不允許三級公司行使投資權,取消四級公司,縮短管理鏈條。從現實情況看,四級公司甚至五級公司容易出現“所有者缺位”狀態,一級公司的股東意誌難以傳導到這樣的末梢。二是本企業投資,確立了“代位所有者”的權利,對於投資的項目公司,除非投資項目所在地政府有強烈要求必須設立子公司,否則應一律以分公司形式設立,不僅有利於降低治理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也更有利於公司本部獲得更直接的現金流,使集團利益最大化。如果設立子公司,應以全資公司為主要形式,不到萬不得已,子公司沒必要吸收多元股東介入。三是本企業對二級、三級子企業,應加強對派出管理者和財務總監的選擇、考核和管理,形成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本企業的監事會,可以把監督的視角拉向二級、三級企業主要風險點和增長點,使資產鏈條的每個節點都可控、在控。優化IR,形式上是對上行IR負責,善待投資人,本質上是要加強對下行IR的管理,把“代位所有者”的角色扮演好,這是基礎,是一級股東投資利益實現的根本保障,更是對一級企業管理層管理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最嚴竣考驗。許多大型企業,這些年來一直強調和注重“集團化管控”,也是基於對下行IR重要程度的重新認識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