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誘惑
資本
作者:孔潔瑉
如果現在不在非洲投資,就等於錯過投資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和德國,上世紀80年代的東南亞,以及上世紀90年代的“金磚四國”。一塊擁有10多億人口和3000多萬平方公裏的區域;一個有著豐富資源、工業產能卻相對落後的地區,一個年貿易額達到3000多億美元的市場——這就是非洲。
2012年7月16日,渣打銀行非洲董事長年會在北京召開,12位非洲董事長專程由非洲趕來中國赴會。這是渣打銀行首次在中國舉辦其非洲董事長年會。渣打銀行非洲區首席執行總裁雷黛安(Diana Layfield)對此表示,這充分反映了渣打銀行的承諾——利用其獨一無二的全球地位,支持、促進中非貿易和投資走廊發展,並促進兩地經濟增長。
“非中貿易額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增長了十倍。展望未來,到2040年非洲將有11億勞動人口——勞動人口數量預計將為世界之最。對不斷擴展、期待把握未來的公司而言,這代表著極具吸引力的消費群體。” 雷黛安認為這意味著,現在正是投資非洲的絕佳時機。
誘惑升級
《首席財務官》雜誌: 2011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之下,中非之間的貿易額達到了1600億美元,您作為渣打銀行非洲地區的負責人,請直觀的介紹一下中非貿易趨勢。
雷黛安:不管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中非之間的貿易總是會強有力的增長。甚至在經濟危機發生之前,中非之間的貿易一直都在穩定和強有力的增長,我們預計這樣的趨勢今後將會持續。這是因為中非貿易的核心和基本麵是強有力的,從中國來講需要獲得非洲的產品和資源,從非洲來講需要獲得中國的支撐。
在我們看來,盡管中非之間的貿易當然也會受到大的經濟環境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且中國自身的經濟增長也會受到西方經濟體的某種程度上的影響,但是總的來講,中非貿易的增長趨勢是可持續的,所以中非貿易之間的基本麵是強有力的。雖然中國的經濟有所放緩,但是一直在持續的增長,而且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學家認為在今後10年內中國的經濟就不會快速增長了,所以對於中國而言,推動中非貿易的力量依舊強勁。
《首席財務官》雜誌:非洲已經進入了一個經濟發展非常快速的時期,非常類似於上世紀世紀90年代的中國。與此同時,中國製造業麵臨著升級。雙方的變化是否會給中非貿易帶來新的轉變?
雷黛安:隨著非洲的發展,其中產階級也在興起,目前非洲中產階級的人數比印度還要多,所以非洲消費者對於中國所能夠提供的商品、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而且對於產品的需求也會升級。這意味著生產出口到這一市場產品的任何國家,也都需要對生產做出相應的調整。
從宏觀角度看,隨著中國生產升級的確會轉移價值鏈。實際上我們已經看到現在有些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建廠,把某種形式的製造業轉到了非洲,同時在一些低端領域把就業機會也放到非洲。但是我仍然認為中國在若幹個關鍵領域享有勞動力的優勢,而且中國工作的強度是非洲工作的強度所不能比擬的。中國在交通運輸和基礎設施方麵仍然享有優勢,中國的公路係統、鐵路係統和港口係統在這方麵是有優勢的。非洲在今後10年以內麵臨著要建立同中國類似的基礎設施的挑戰和任務,同時就目前而言,非洲各個國家之間的通訊和交通還是沒有那麼便利,所以在非洲選擇投資新業一定要選擇好的位置。
《首席財務官》雜誌: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已經很長時間了,但是麵臨的問題一直很多,近些年這些問題和挑戰是否發生了新的變化?
雷黛安:中國企業在非洲麵臨的問題和挑戰可能與其他國家在非洲麵臨的問題和挑戰是類似的。首先要看到非洲是一塊大陸,而不是隻有一個國家,非洲有著豐富的多樣性,不同的非洲國家他們的文化、他們的商業運作方式等做法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是要理解在非洲各個國家的國家情況。比如在非洲一些市場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腐敗現象,對此中國企業一定要保持警惕,防止負麵的被卷入。另外也要理解在非洲做生意是用當地貨幣結算,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貨幣敞口的問題,當然現在人民幣在非洲貿易中的使用也在不斷擴大,但是總的來講當地貨幣的敞口是我們要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