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善於聆聽,感知思想
傾聽能獲取老同誌的信賴,激發對方談話的興趣,了解他們真實的動機和感受。傾聽的藝術不僅要用耳聽,還要用眼去看,用心去悟。老同誌來到離退休管理處,一旦打開閘門,就會說個沒完沒了。年輕時的夢想、創業時的經曆、分享旅遊的心得,以及他們對社會的看法,對一些現象的觀點等等,都喜歡跟工作人員談論。在傾聽離退休老同誌談話時,工作人員要表現出耐心,不要生硬地打斷,使他們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而不是被冷落。注意在傾聽時要有恰當的目光交流,可以有效地減少溝通距離,加強心理感應,不時地表現出讚許的點頭和恰當的麵部表情,要提出看法,說明自己不僅在充分傾聽,而且在思考。
每當有老同誌來到離退休辦公室,工作人員都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微笑著迎接、讓座、倒茶、熱情接待,老同誌也特別願意把他們的喜怒哀樂與我們分享。盡管有時說的都是一些家長裏短、柴米油鹽之類的瑣碎小事,我們都會認真的傾聽,感知他們的思想,有針對性地做出答複。因為對老同誌來說,這是一種安慰,一種溫暖,一種心理的滿足,一種相處的和諧。
3.語言藝術,提升效率
作為溝通的主要工具,語言溝通是一種最有效、最準確的溝通形式,也是與老同誌進行有效溝通的關鍵。在與離退休老同誌溝通時,一要用心交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二要根據老同誌的喜好、脾氣,多選擇老同誌喜愛的話題,避免提及老同誌不喜歡的話題,引起他們的反感;三要注意語調適中,語速要慢;四要切忌使用生硬的詞彙,要重話輕說,短話常說,要留有餘地;五要有應變能力,當老同誌情緒有變化時,要理解關心,在安撫中循循誘導,注意用引導式的善意的語言疏通,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發現,當老同誌提出具體意見和要求,工作人員回答時把“這樣可不可以”“您還滿意嗎”之類的征詢語加在句末,服務工作會更容易得到老同誌的支持。還有,當離退休工作需要老同誌幫助時,工作人員要多用請求式的話語,如用“請幫助我們做工作”,這雖然是一句尊重的話,但仍是使用命令型的語調。如果說“能不能幫助我們做某項工作”,老同誌就會愉快地接受。再有,當老同誌因為自身錯誤發生問題時,不要去追究他們的責任,說“您確實錯了”,而要用“對不起,可能是我的表述不夠清晰”或“是我確認不夠”等語言以承擔責任的態度來說話, 十分謹慎地回避刺激性語言,老同誌對我們的工作就會更加配合。當老同誌情緒激動時,工作人員要努力尋找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如談話對象是一個很善於教育子女的人,就敬佩地稱讚她教子有方,談話氣氛自然融洽,對方情趣就會被調動起來。巧用語言交流,善用語言技巧,離退休工作就會產生神奇的效果。
4.肢體語言,精確傳遞
肢體語言是指包括目光、表情、觸摸、體態等在內的非語言性信號,通過這些信號我們能夠辨識出老同誌所表達出的心境。與老同誌溝通時積極準確地運用一些肢體語言可縮短與老同誌之間的距離,獲得老同誌的信任與容納。具體是:一要目光專注,表情含笑。微笑的表情讓人感覺溫暖、親切,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愉悅感。與老人溝通要麵帶微笑,雙眼注視對方,並維持雙方眼睛於水平線,不讓對方產生壓迫感。二要行為適度,舉止大方。與離退休老同誌溝通,衣著打扮要幹淨整潔,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不論坐、站或行,都要穩重自信,充分展示個人的精神風貌和道德修養。坐姿方麵身體應稍稍前傾,用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不能東倒西歪、蹺二郎腿,讓老同誌產生反感情緒。三要手勢簡化,觸摸自然。與老同誌溝通時手勢運用不宜太多,動作要小、慢、輕,切忌手舞足蹈,誇張造作。敲擊桌麵,雙手叉腰、交叉抱臂等手勢,都會讓老人產生傲慢、拒絕他人的感覺。四要距離合適,適度移動。與老同誌溝通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太遠會使他們聽不清,也會產生距離感。
綜上所述,在離退休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溝通功能,充分發揮溝通的重要作用,暢通溝通渠道,時刻與離退休老同誌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形成合力,使離退休工作在社會老齡化大背景下,為企業穩定及和諧社會的建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