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孫破虜傳(3 / 3)

據《資治通鑒》記載“(孫堅)得傳國璽於城南甄官井中!”這與《三國演義》的記載大致相同!但《三國演義》把這事做了一番加工,你去看《三國演義》(毛本)第六回的題目就是“匿玉璽孫堅背約”。那這就是天大的冤枉了啊,裴注上明確說:“臣鬆之以為孫堅於興義之中最有忠烈之稱,若得漢神器而潛匿不言,此為陰懷異誌,豈所謂忠臣者乎?如其果然,以傳子孫,縱非六璽之數,要非常人所畜,孫皓之降,亦不得但送六璽,而寶藏傳國也。”這說明裴鬆之相信孫堅根本沒藏傳國璽,你看孫皓降晉時也隻有六顆金璽嘛!(再說孫堅得傳國璽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陳壽寫書時不就因為有矛盾沒寫進《三國誌》嘛!)如果《三國演義》說的是真的那孫堅的人品就大大有問題了!

傳國璽的故事還沒完,《三國演義》在後麵又說道,在孫堅死後他兒子孫策之所以能起兵創立東吳大業,是因為最初他用傳國璽跟袁術換的兵!而袁術得到禦璽後就野心膨脹,後來自稱黃帝,結果兵敗身亡!(我怎麼看這傳國璽比災星還災星呢)

攻下洛陽後孫堅為什麼不繼續進攻而返回魯陽呢?裴注引《吳錄》說是因為袁紹派會稽人周喁為豫州刺史來襲取豫州,當初袁術表孫堅為豫州刺史,自己的州郡被襲(而且還是名義上的自己人),他當然要回救!他兵力本來就不多,與董卓戰時還消耗了這麼多,與袁紹力敵自然沒勝算,那他就不得不借助袁術的力量了!

孫堅雖為一代英豪,但他的結局卻是很悲慘的!《三國誌》說:“初平三年,術使堅征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孫堅是被袁術派去打劉表時被劉表的部將黃祖的部隊射死的(估計亂箭穿心,死的壯烈)!後來,劉表與東吳為此成為世仇!

縱觀孫堅的一生,可以說是縱橫疆場無人可敵啊,連大名頂頂的呂布都敗於他手(見《資治通鑒》),但最後卻死於小小的黃祖箭下,不能不說是種遺憾!(當然前麵還有被徐榮打敗過一次)他的死與他勇武剛烈的性格是分不開的,應該說孫權是很了解他這個父親的,從他給他老爸的諡號“武烈皇帝”就可看出一二!

《三國誌》評價他說:“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然輕佻果躁,隕身致敗。”說明陳壽對孫堅的忠勇剛烈是很推崇的!但同時對他做事魯莽、浮躁,以致隕身致敗的結果也非常惋惜(這點孫策與他父親最像)!這個評價是非常到位的!裴鬆之對孫堅的忠烈也是大為讚賞的!而《資治通鑒》用董卓的話說:“堅以佐軍司馬,所見略與人同,固自為可;但無故從諸袁兒,終亦死耳!”(這肯定是司馬光杜撰的,他難道能知道董卓說過這話?)這句話也可以說是司馬光從側麵對孫堅的評價(當然是用董卓的口氣來說)!孫堅的死,固然與二袁脫不了關係!而我對孫堅的評價這節開頭就講過:“三國勇武第一人!”這時可以再加一句,那就是:“中國曆史上難道的一位忠勇剛烈之士!”(這裏排不上第一,嗬嗬)